餓殕的意思、餓殕的詳細解釋
餓殕的解釋
餓殍。《古文苑·揚雄<太仆箴>》:“ 孟子 蓋惡夫廄多肥馬,而野有餓殕。” 章樵 注:“﹝殕,﹞斃也。《孟子》作‘莩’。”參見“ 餓殍 ”。
詞語分解
- 餓的解釋 餓 (餓) è 肚子空,想吃東西,與“飽”相對:我不餓,你吃吧!饑餓。餓殍(餓死的人)。 使受餓:注意别餓壞了。 饑飽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 殕的解釋 殕 ǒ 東西腐敗生長白膜。 殕 ó 跌倒,倒斃:“爾看門外饑餓者,往往僵殕填渠溝。”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餓殕”可能是“餓殍”的筆誤。根據《孟子》等古籍記載,“餓殍”讀作è piǎo,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
基本釋義
指因饑餓而死的人。該詞多用于描述災荒或戰亂中百姓死亡的慘狀,帶有強烈的悲憫色彩。
-
經典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同‘殍’)。”
- 《寡人之于國也》進一步批判統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将百姓餓死的責任指向當權者的不作為。
-
現代用法
如今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如:“饑荒之年,餓殍遍野。”
若您需要查詢其他生僻詞或确認具體出處,可以補充說明,我會進一步為您解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餓殕》這個詞的意思
餓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意為“饑餓之殡葬”。它形容人們在饑荒時期死于饑餓而無法得到適當殡葬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餓殕的拆分是由“餓”和“殕”兩個字組成。其中,“餓”的部首是“食”,總共有9畫,“殕”的部首是“歹”,總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餓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篇·天運》這部古代哲學著作中。在繁體字中,“餓”和“殕”的書寫形式類似于“餓”和“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餓殕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這兩個字的形狀和結構都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保持了字義的一緻性。
例句
1. 他們因為饑餓無法得到適當的飲食,最終成為了餓殕的犧牲品。
2. 在那個年代,饑荒使得許多人遭受餓殕的命運。
組詞
與餓殕相關的詞彙有:饑荒、死亡、殡葬
近義詞
與餓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餓飯、餓殍、餓死、毒殇
反義詞
與餓殕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豐葬、安葬、厚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