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治的意思、獨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治的解釋

(1).一人治理;一人統治。《墨子·尚同下》:“天子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天下,是以選擇其次,立為三公。”《漢書·五行志上》:“是時女主獨治,諸 呂 相王。”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明君不能獨治,則為臣以佐之。”

(2).謂獨能按法治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聞有吏雖亂而有獨善之民,不聞有亂民而有獨治之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獨治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礎釋義

指獨自專斷、不受制約地處理事務,強調個人或單一權力主體對決策與管理的絕對控制。例如: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獨斷專行,獨自治理。”

《現代漢語詞典》釋作:“獨自治理;獨攬大權。”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1. 獨(獨):

    本義為“單獨、孤立”,引申為“專斷、排他性控制”。

  2. 治:

    原指“管理、處理”,如《說文解字》注:“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從水,台聲。”後泛指統治、治理行為。

    二字組合後,凸顯權力高度集中、排除協作的特征。


三、文化語境中的延伸

在曆史與政治語境中,“獨治”常關聯君主專制或集權體制,如法家思想中的“勢治”理論(《韓非子·難勢》)強調君主獨掌權柄的必要性。現代用法亦隱含對缺乏民主監督的批判,如學者指出:“‘獨治’模式易導緻決策失衡。”(《政治學通識》,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韓非子·難勢》(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政治學通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網絡擴展解釋

“獨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一人治理或統治
    指由個人獨立掌控權力,獨自管理國家或事務。例如《漢書·五行志》提到“女主獨治”,即指女性統治者獨自掌權。
  2. 按法治事
    強調嚴格遵循法律進行治理,如《韓非子》中“獨治之吏”指能獨立依法行事的官員。

二、曆史與文獻出處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與反義

五、總結

“獨治”既包含權力集中的治理模式,也隱含依法行事的規範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其曆史淵源深厚,常見于政治史或管理學讨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北聲本義别開一格岑石長想常燠馳羨崇本出示楚望賜尺登對帝策東驢西磨,麥城自破東作鵝腸二旬九食鵝笙燔瘗焚枯食淡腹诽腐心幹細胞告地狀耕壇後漢書驕堕矯治借翫既來之,則安之近道積受罐聚積攔洪樂遊苑遼口陵氣龍頟侯戮餘内河船盼遇批抹畦封岐徑窮旅啟言荃荪山行海宿山蓣生産手段十樣景戍台思負酸嘶素心蘭天山顯見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