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的意思、獨治的詳細解釋
獨治的解釋
(1).一人治理;一人統治。《墨子·尚同下》:“天子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天下,是以選擇其次,立為三公。”《漢書·五行志上》:“是時女主獨治,諸 呂 相王。”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明君不能獨治,則為臣以佐之。”
(2).謂獨能按法治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聞有吏雖亂而有獨善之民,不聞有亂民而有獨治之吏。”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 治的解釋 治 ì 管理,處理:治理。治家。治喪。治标。治本。治國安邦。自治。統治(a.管理;b.分配)。 整理:治河。治水。 懲辦:治罪。處(?)治。 醫療:治病。治療。醫治。 消滅農作物的病蟲害:治蝗。治蚜蟲
網絡擴展解釋
“獨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 一人治理或統治
指由個人獨立掌控權力,獨自管理國家或事務。例如《漢書·五行志》提到“女主獨治”,即指女性統治者獨自掌權。
- 按法治事
強調嚴格遵循法律進行治理,如《韓非子》中“獨治之吏”指能獨立依法行事的官員。
二、曆史與文獻出處
- 古代典籍引用
- 《墨子·尚同下》:“天子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天下”,說明君主需借助輔佐治理國家。
- 晉代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明君不能獨治”,進一步強調集體協作的重要性。
三、使用場景
- 形容個人能力
用于描述某人在特定領域獨立解決問題或管理事務的權威性,如“他在部門中獨治一方”。
- 曆史與政治語境
多用于分析古代集權制度或特定統治者的執政方式,例如呂後時期的“諸呂相王,女主獨治”。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獨裁、專治(側重權力集中);反義詞:共治、分權(強調權力分散或協作)。
五、總結
“獨治”既包含權力集中的治理模式,也隱含依法行事的規範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其曆史淵源深厚,常見于政治史或管理學讨論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獨自掌權或獨立執政。這個詞的部首是犬,并且共有10個筆畫。獨治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當時它的寫法稍有不同。在繁體字中,獨治保持了相同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擁有絕對的權力,可以獨治這個國家。
與獨治相關的組詞包括獨裁、獨斷、獨斷專行等。而近義詞包括************、獨立統治等。反義詞則可能是合作治理、民主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