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運的意思、獨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運的解釋

(1).單獨一人搬運。《管子·八觀》:“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

(2).獨立運行;獨自運行。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論》:“夫剛健獨運,乾之德也;柔和順從,坤之性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然而日月又當石也?石既牢密,烏兔焉容?石在氣中,豈能獨運?”

(3).謂帝王獨自運用(威權、謀略)。《宋書·恩幸傳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聖謨獨運,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東宮儲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貳載于茲矣。”

(4).謂獨自籌劃。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 俱公 ﹞遇變出奇,先事獨運,偃息談笑,危疑以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獨運”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圍繞“獨立運作”展開,具體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本詞義

“獨”指單獨、獨立,“運”意為運行、運作。組合後,“獨運”強調脫離外界幹預的自主性行為,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獨自運行;獨立籌劃”,常用于描述個體或事物自主完成特定過程的能力。

二、古代文獻中的引申

在古代典籍中,“獨運”常與權謀、天道等概念關聯。如《宋史·趙普傳》記載趙普“獨運廟堂”,指其獨立執掌朝政;《朱子語類》中“天理獨運”則形容自然規律不受外力支配的特性,體現哲學層面的絕對性。

三、現代語境的應用

當代用法側重于創造性思維,如“匠心獨運”成為固定搭配,指藝術創作中獨一無二的構思能力。此用法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強調突破常規的個體智慧。

四、哲學與美學延伸

道家思想中,“獨運造化”暗含超越物質局限的境界;而在美學領域,該詞被用于評價脫離流派束縛的個人風格,例如清代畫家石濤提出的“一畫獨運”理論。

五、近義與反義詞參照

近義詞包括“獨攬”“獨創”,反義詞則為“共濟”“協同”。詞性上既可作動詞(如“獨運心智”),亦可作形容詞短語(如“獨運之策”),需結合具體語境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獨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1. 單獨搬運
    指獨自一人完成搬運或移動大型物體。該釋義源自《管子·八觀》:“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強調個體難以獨立完成繁重事務。

  2. 獨立運行/獨自運行
    描述事物脫離外界幹預自主運作。例如晉代袁宏《後漢紀》提到“剛健獨運,乾之德也”,比喻天道的獨立特性;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則以日月運行為例,探讨自然規律。

  3. 帝王獨掌權謀
    特指古代帝王獨自掌控權力與謀略。如《宋書·恩幸傳序》記載南朝宋孝武帝、明帝時期“主成獨運,權不外假”,明代唐順之的奏疏也提及帝王“聖謨獨運”的決策方式。

  4. 獨自籌劃
    強調個人獨立謀劃事務。唐代韓愈在《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中稱贊官員“遇變出奇,先事獨運”,體現其獨立應對能力。


總結特點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既可用于描述具體行為(如搬運),也可引申為抽象的權力運作或思維活動。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獨立完成”展開,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節擺拉拔寨背若芒刺不效昌圖川塞出出律律大歸戙維鬥奇蛾眉皓齒芳草天涯福喜感傷哥德巴赫猜想根狀莖過甚其辭亨孰槐安夢環堵蕭然歡適徽赫家範積本求原接骨基金考覽考問愧赧晜孫連蹤靈保鳴漱判釋刨樹搜根朋曹片面性青夫驅羊戰狼容采瑞錦桑畦三欲生父繩鋸木斷樹膠厮啜司馬稱好司明肆毆四要隨身衣服撻擊紊碎吳畫吾匹鹹土遐骛懈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