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單獨一人搬運。《管子·八觀》:“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
(2).獨立運行;獨自運行。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論》:“夫剛健獨運,乾之德也;柔和順從,坤之性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然而日月又當石也?石既牢密,烏兔焉容?石在氣中,豈能獨運?”
(3).謂帝王獨自運用(威權、謀略)。《宋書·恩幸傳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聖謨獨運,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東宮儲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貳載于茲矣。”
(4).謂獨自籌劃。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 俱公 ﹞遇變出奇,先事獨運,偃息談笑,危疑以平。”
“獨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單獨搬運
指獨自一人完成搬運或移動大型物體。該釋義源自《管子·八觀》:“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強調個體難以獨立完成繁重事務。
獨立運行/獨自運行
描述事物脫離外界幹預自主運作。例如晉代袁宏《後漢紀》提到“剛健獨運,乾之德也”,比喻天道的獨立特性;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則以日月運行為例,探讨自然規律。
帝王獨掌權謀
特指古代帝王獨自掌控權力與謀略。如《宋書·恩幸傳序》記載南朝宋孝武帝、明帝時期“主成獨運,權不外假”,明代唐順之的奏疏也提及帝王“聖謨獨運”的決策方式。
獨自籌劃
強調個人獨立謀劃事務。唐代韓愈在《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中稱贊官員“遇變出奇,先事獨運”,體現其獨立應對能力。
總結特點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既可用于描述具體行為(如搬運),也可引申為抽象的權力運作或思維活動。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獨立完成”展開,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