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修養。《韓詩外傳》卷二:“良非篤脩身行之君子,其孰能與之哉!”
“笃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層面的含義:
笃修指“認真修養”,強調以專注、忠實的态度進行自我提升或品德修煉。這一釋義在多個文獻中均有印證,例如《韓詩外傳》卷二提到:“良非笃脩身行之君子,其孰能與之哉!”()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常用于形容君子通過持續努力完善自身品德與行為。例如《韓詩外傳》将“笃修”與“身行”結合,突出知行合一的儒家理念()。
在當代語境中,“笃修”可引申為對學業、技藝或道德修養的專注追求。若用于人名(如提及),則寄托了“真誠向善、積極進取”的寓意()。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韓詩外傳》原文或漢典網相關詞條。
《笃修》是一個漢語詞彙,含有修行信仰的意思。它來自于佛教修行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對佛法進行堅定、持久的修行,追求心靈的純淨與解脫。笃修被視為一種崇高的品德和精神追求,是修行者追求内心安甯和智慧的核心要素。
《笃修》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笃(dǔ)和修(xiū)。
「笃」的部首是「竹」,它是一個具有七畫的簡體字。
「修」的部首是「攵」,它是一個具有八畫的簡體字。
《笃修》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佛教的文化傳統。在佛教教義中,「笃修」被用來形容修行者堅定信仰和勤奮修行的态度。
《笃修》的繁體字形為「篤修」,其中「篤」和「竹」的寫法不同,「修」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笃修」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笃」可以寫作「暴」,字形更加獨特,不同于現代的簡體和繁體字形。而「修」的古字形為「脩」,在構造和字形上與現代有所差别。
1. 他一直笃修佛法,希望能夠達到心靈的解脫。
2. 隻有通過笃修才能夠提升自己的心性和智慧。
3. 她每天都堅持笃修,從而獲得了内心的平靜與喜悅。
組詞:笃實、笃信、修行、修煉。
近義詞:刻苦修行、精進修行、虔誠修行。
反義詞:散漫、懈怠、不虔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