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督守衛之官。 晉 潘嶽 《馬汧督诔》序:“皇帝咨故督守 關中侯 馬敦 ,忠勇果毅,率厲有方。”
“督守”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督”與“守”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督”本義為監察、督促,引申為統率、指揮;而“守”指防守、守衛,也指官職中的“太守”等地方長官。兩字組合後,“督守”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
軍事監督與防衛職責
古代多指軍事或地方官員的監督與鎮守職責。例如《三國志》中提及“遣将督守荊州”,即指派将領監督并駐守荊州地區。《辭海》補充說明,該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常用于描述邊關将領的職權範圍。
官職職能的代稱
《中國曆代職官辭典》記載,漢代至唐代部分地方官職(如都督、太守)兼具行政與軍事職能,其職責可概括為“督守一方”,即統轄政務并保障轄區安全。
現代引申義
現代漢語中,“督守”可抽象表示對責任、崗位的嚴格履行,例如“督守本職”強調恪守職責。此用法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被歸類為書面語。
需注意,“督守”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日常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史研究、古籍解讀中仍有較高出現率。
“督守”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監督守衛的官職,主要職責為監管軍事或重要區域的防衛工作。該詞由“督”(監督)和“守”(守衛)兩個動詞複合而成,強調監察與防禦的雙重職能。
最早見于晉代潘嶽《馬汧督诔》序:“皇帝咨故督守關中侯馬敦,忠勇果毅,率厲有方。”
此處“督守”特指馬敦的官職,表明其兼具監察地方、統領守軍的職責,常用于描述古代軍事或行政官員。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用法,解釋為“監督并保持警惕,确保事務安全推進”。此釋義更側重行為描述,但需注意該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馬汧督诔》及相關魏晉職官研究。
挨挨搶搶哀平白着巴山度嶺貝葉宮變柑補服瞋眸陳義淳儉梵居蜂粉分吟扶苗勾兌乖逆龜繩合子菜黃耇滑台恢博徦狄見法绛氣家塾機椷金帶圍進化姬文老夫狸别鯉素六尺之讬輪椎明矑内帛扭拽丕風琴工酋望阙員屈伏逡廵軟郎當桑節杖痁鬼舍拔沈燎殊質誦訓特貸騰翥天付良緣甜味通晨旺勢畏縮不前五福無冕之王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