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吾身的意思、獨善吾身的詳細解釋
獨善吾身的解釋
同“ 獨善其身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誓宣明:我隻能離群索居,獨善吾身!”
詞語分解
- 獨善的解釋 修養個人美好的品德詳細解釋.謂獨自為善守法。《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聞有吏雖亂而有獨善之民,不聞有民亂而有獨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舊唐書·李晟傳》:“ 懷光 軍輒虜驅牛馬,百姓苦之; 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獨善吾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隻顧自己,不管他人,與“獨善其身”同義。原意強調在逆境中保持個人節操,但現代多用于貶義,形容自私、脫離集體的處世态度。
2.出處與背景
最早出自郭沫若的《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誓宣明:我隻能離群索居,獨善吾身!”。其根源可追溯至《孟子·盡心上》中的“窮則獨善其身”,原指修養自身品格,後含義逐漸偏向消極。
3.詞義演變
- 古代語境:側重個人道德修養,如孟子主張在不得志時完善自我。
- 現代用法:多含批評意味,指逃避社會責任、隻求自保的行為。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獨善其身、潔身自愛、明哲保身。
- 反義詞:見義勇為、舍己為人、兼濟天下。
5.例句參考
- “面對社會問題,若人人獨善吾身,整體環境将難以改善。”
- 郭沫若原句:“離群索居,獨善吾身”體現了脫離群體、自我封閉的狀态。
“獨善吾身”既包含傳統文化中修身的内涵,又在現代語境中衍生出消極含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善吾身,意思是自律自足、自助自強的意思。它由“獨”、“善”、“吾”、“身”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獨”字的部首是犭,總共有7畫;
- “善”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2畫;
- “吾”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6畫;
- “身”字的部首是身,總共有7畫。
“獨善吾身”源自《論語·衛靈公》的一句話:“獨立而不倚,德音不入耳,吾不可及也。”後來被用來形容一個人要有自我約束和自我培養,脫離外界的俗世誘惑,追求高尚品德和内在修養。
在繁體字中,獨善吾身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獨善吾身”,字形上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不過,隨着漢字的演變,現代寫法已經統一。
以下是一個例句:“獨善吾身,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一些與“獨善吾身”相關的詞組有:“自律”、“自足”、“自強”等。 這些詞都強調個體的自我管理和改進。
“獨善吾身”沒有一個确切的反義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