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的意思、杜詩的詳細解釋
杜詩的解釋
指 唐 代大詩人 杜甫 的詩或詩集。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舊 蜀 本 杜 詩并無註釋。” 巴金 《家》二四:“ 杜 詩説:‘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詞語分解
- 杜的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 詩的解釋 詩 (詩) ī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 * 感:詩歌。詩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
網絡擴展解釋
“杜詩”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
指杜甫的詩或詩集(文學範疇)
- 基本定義:指唐代詩人杜甫(712-770)的詩歌作品或詩集總稱。杜甫被尊為“詩聖”,其詩以反映社會現實、憂國憂民著稱,被譽為“詩史”。
- 文學地位:清代學者金聖歎将其列為“六才子書”之一,并作《杜詩解》評析其作品。其風格以“沉郁頓挫”為主,兼具清新、秀麗等多樣性。
- 曆史評價:宋代已有《舊蜀本杜詩》等版本流傳,清代注疏更注重考據與經世緻用。
-
指東漢官員杜詩(曆史人物)
- 人物簡介:杜詩(生卒年不詳)為東漢河南汲縣人,曾任南陽太守,發明“水排”(水力鼓風機),推動冶鐵技術進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常見混淆點:
文學領域的“杜詩”通常特指杜甫詩歌,而東漢杜詩因同名易被誤認。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例如巴金《家》中引用的“杜詩”即指杜甫詩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杜甫詩歌的創作背景或具體作品分析,可參考《杜詩詳注》等權威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好的,下面是關于《杜詩》的簡要介紹:
詞義
《杜詩》是指由唐代詩人杜甫所創作的詩歌作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杜詩》的拆分部首為木并且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杜詩》來源于唐代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繁體
《杜詩》的繁體字為「杜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代,「杜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今的寫法仍然廣泛使用。
例句
這是《杜詩》中的一句詩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杜甫、詩歌、唐代、文學。
近義詞:杜甫作品、杜甫詩集。
反義詞:杜甫散文、古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