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llow words] 淺近的話或左右親信的話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清· 劉開《問說》
維迩言是聽,維迩言是争。——《詩·小雅·小旻》
淺近之言;常人之語。《禮記·中庸》:“ 舜 好問,而好察邇言。” 鄭玄 注:“邇,近也。近言而善,易以進人。” 朱熹 集注:“邇言者,淺近之言。”《漢書·揚雄傳下》:“假言周于天地,贊于神明,幽弘橫廣,絶于邇言。” 顔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理過近世人之言也。” 宋 劉敞 《賢論》:“昔者 舜 有天下,大聖人也,惟其不欲其身賢而已矣,是以 舜 好問,好察邇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聖祖 仁皇帝 西巡,俯察邇言,採及清望,溫旨褒奬。”
“迩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淺近之言
指通俗易懂、貼近日常的言辭,常用于描述普通人或淺顯的表達。例如《禮記·中庸》提到“舜好問,而好察迩言”,朱熹注釋為“淺近之言”()。
身邊親信之言
引申為親近之人或左右親信所說的話。如《漢書·揚雄傳》中“絶于邇言”,即指遠離近臣的言論()。
部分來源(如)提到“言辭犀利”的釋義,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未被主流文獻廣泛采納,建議以經典注解為準。
迩言是一個中文詞彙,具有多種含義和用法。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五個筆畫。
迩言的部首包括辶和言。辶是辵的變體,表示走的意思。言則表示語言、說話的意思。
迩言的筆畫依次為一橫一橫一豎一橫一橫。
迩言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的《說文解字》詞典。這個詞的繁體形式為「邇言」。
在古代,迩言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可以用「迩言」(辶在上,言在下)的方式書寫。
1. 他的迩言深得人心。
2. 這位演說家的迩言令人動容。
迩言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一部分出現在其他詞語中,例如:
1. 近言:指剛剛說過的話。
2. 言時:指說話的時候或具體的時間點。
與迩言義相近的詞彙有:
1. 近言谏:指忠告或建議。
2. 近言大義:指直言不諱、表達觀點。
迩言的反義詞為迩默,表示不說話、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