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迩言的意思、迩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迩言的解釋

[shallow words] 淺近的話或左右親信的話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清· 劉開《問說》

維迩言是聽,維迩言是争。——《詩·小雅·小旻》

詳細解釋

淺近之言;常人之語。《禮記·中庸》:“ 舜 好問,而好察邇言。” 鄭玄 注:“邇,近也。近言而善,易以進人。” 朱熹 集注:“邇言者,淺近之言。”《漢書·揚雄傳下》:“假言周于天地,贊于神明,幽弘橫廣,絶于邇言。” 顔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理過近世人之言也。” 宋 劉敞 《賢論》:“昔者 舜 有天下,大聖人也,惟其不欲其身賢而已矣,是以 舜 好問,好察邇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聖祖 仁皇帝 西巡,俯察邇言,採及清望,溫旨褒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迩言"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具有雙層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由"迩"(近)與"言"(言語)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一指淺近的言辭,《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迩言"即取此義,強調對日常語言的價值認知;二指親近者的言論,《尚書·說命中》"惟厥攸居,政事惟醇"孔穎達疏引"不迩讒言"為證,突顯人際交往中的語言選擇。

該詞在典籍應用中呈現雙重特性,《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其既可表達"淺顯易懂的日常用語",如朱熹《詩集傳》解《詩經》時強調采風者記錄民間迩言;又可特指"親近者的谏言",如《漢書·揚雄傳》載"立政鼓衆,動化天下,莫尚于中和,治之至也,迩言入善"的政治語境應用。

詞源學角度考察,"迩"在甲骨文中作"㢥",象二人相向而行,後演變為距離接近的抽象概念,與"遐"構成反義對舉。這種空間概念的語義延伸至語言領域,形成"迩言"的獨特内涵,既保留原始的空間隱喻,又發展出社會關系維度的新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

“迩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釋

  1. 淺近之言
    指通俗易懂、貼近日常的言辭,常用于描述普通人或淺顯的表達。例如《禮記·中庸》提到“舜好問,而好察迩言”,朱熹注釋為“淺近之言”()。

  2. 身邊親信之言
    引申為親近之人或左右親信所說的話。如《漢書·揚雄傳》中“絶于邇言”,即指遠離近臣的言論()。

二、引證與出處

三、使用場景

  1. 形容語言風格
    如清代劉開《問說》中“以大知而察及迩言”,指智者關注淺顯卻真實的言論()。
  2. 社會批評
    《查字典》提到其可用于讨論直率、不避諱的言論,如辯論或分析問題()。

四、字義分解

注意事項

部分來源(如)提到“言辭犀利”的釋義,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未被主流文獻廣泛采納,建議以經典注解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啖杯水臂膊冰川避易才性朝着車照寵姬觕惡定身訣二十四考中書令匪懈縫破補綻涪皤腐餘拱廊搆争光身減廪角藝盡飾奎光老夥計老瓦蠡見林阿領隊轹弦梅伯沒大沒小鳴鼓吹角彌陁目授拏空尼僧啟路輕裘緩帶輕銳清署栖山漆書去殺桑耳燒雞燒羊殺生牲腥射親樹私素舸瑣垣宿篆桃膠天地會托姻王命往由丸子微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