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n exhortations into sb's ears] 《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是不但當面教導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講。後來用“耳提面命”形容懇切地教導。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 疏:“非但對面命語之,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耳提面命”謂教誨殷切,要求嚴格。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二》:“耳提面命,頗有得于父師。”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嘗怪天地之間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於書者,不異耳提面命。” 嚴複 《原強》:“今微論西方宗教何如,然而七日來復,必有人焉,聚其民而耳提面命之。”
“耳提面命”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ěr tí miàn mìng,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說,“耳提面命”生動描繪了傳統教育中嚴格而殷切的教導方式,使用時需注意對象和語境的適配性。
耳提面命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親自向對方耳提面命,形容親切地告誡或勸誡他人。它由哪些字組成呢?
拆分部首和筆畫:該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耳”是左右結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耳”,總共有六畫。第二個字“提”是由“扌”(手)作為部首,上面是“是”字,共計十一畫。第三個字“面”是由“革”(皮革)作為部首,下面是“丏” ,總共十二畫。最後一個字“命”是上面是“管理”字的“受” 一類,下面是“一” 字的“刀”字部,一共有五畫。
來源:《耳提面命》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其目的是教育和引導人們,讓人們互相關心、互相勸誡,以共同建立和諧的社會。
繁體寫法:《耳提面命》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是“耳提面命”,拆分的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這個成語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其結構及部首并沒有太大改變。
例句:他的老師耳提面命,希望他能夠記住這個重要的原則。
組詞:耳聞目睹、提心吊膽、面目全非等。
近義詞:耳熟能詳、言傳身教。
反義詞:充耳不聞、掩耳盜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