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代二十四名盡孝的典型人物。舊傳 元 郭守敬 弟 守正 輯 虞舜 、 漢文帝 、 曾參 、 闵損 、 仲由 、 董永 、 郯子 、 江革 、 陸績 、 唐夫人 、 吳猛 、 王祥 、 郭巨 、 楊香 、 朱壽昌 、 庾黔婁 、 老萊子 、 蔡順 、 黃香 、 姜詩 、 王褒 、 丁蘭 、 孟宗 、 黃庭堅 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書。 元 張憲 有《題王克孝二十四孝圖》詩。 冰心 《往事》二:“大家站在遠處,點頭贊歎的說:孝子!真孝順!‘二十四孝’加上你,二十五孝了!”參閱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是中國古代宣揚孝道的經典故事集,收錄了二十四位曆史人物的孝行典範,其核心在于弘揚儒家倫理中的“孝”文化。以下為詳細解釋:
二十四孝由元代學者郭居敬編撰(或傳其弟郭守正輯錄),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書中通過詩歌和故事形式,記錄了從上古虞舜到宋代黃庭堅等24位人物的孝悌事迹,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化民衆,尤其用于兒童啟蒙教育。
根據權威來源整理,二十四孝包括以下典型故事(部分代表):
其他如“鹿乳奉親”“賣身葬父”“滌親溺器”等故事,均通過極端行為突顯孝道,但部分内容(如“埋兒奉母”)因違背人倫常情,在現代引發争議。
二十四孝人物涵蓋虞舜、漢文帝、曾參、董永、黃香等曆史或傳說人物,具體名單可參考《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原文。若需完整列表,建議查閱權威文獻或網頁來源。
《二十四孝》是指中國古代列舉出的二十四種關于孝道的行為準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二十四孝》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其筆畫數為四。
《二十四孝》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戒子傳》一書中,後來逐漸流傳開來,并成為古代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十四孝》的繁體字為「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二十四孝」。
他以孝心感動了所有人,被譽為現代的《二十四孝》。
孝順、孝心、孝子、孝道。
孝敬、孝悌、孝義。
不孝、忤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