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十四史的意思、二十四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十四史的解釋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指舊時稱為正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詳細解釋

指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 明 有二十一史之目, 清 乾隆 四年又增《明史》《舊唐書》《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總計三千二百四十三卷。各史名稱、卷數及作者(或領銜人)如下:1.《史記》130卷, 漢 司馬遷 著。

(2).《漢書》100卷, 漢 班固 著。

(3).《後漢書》120卷, 南朝 宋 範曄 著。

(4).《三國志》65卷, 晉 陳壽 著。

(5).《晉書》130卷, 唐 房玄齡 著。

(6).《宋書》100卷, 南朝 梁 沉約 著。

(7).《南齊書》59卷, 南朝 梁 蕭子顯 著。

(8).《梁書》56卷, 唐 姚思廉 著。

(9).《陳書》36卷, 唐 姚思廉 著。

(10).《魏書》114卷, 北齊 魏收 著。

(11).《北齊書》50卷, 唐 李百藥 著。

(12).《周書》50卷, 唐 令狐德棻 著。

(13).《隋書》85卷, 唐 魏徵 著。

(14).《南史》80卷, 唐 李延壽 著。

(15).《北史》100卷, 唐 李延壽 著。

(16).《舊唐書》200卷, 五代 後晉 劉昫 著。

(17).《新唐書》225卷, 宋 歐陽修 著。

(18).《舊五代史》150卷, 宋 薛居正 著。

(19).《新五代史》74卷, 宋 歐陽修 著。

20.《宋史》496卷, 元 托克托 著。

21.《遼史》116卷, 元 托克托 著。

22.《金史》135卷, 元 托克托 著。23.《元史》210卷, 明 宋濂 著。24.《明史》332卷, 清 ********* 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十四史指中國古代二十四部官修紀傳體史書的總稱,涵蓋從上古傳說至明代的曆史,是研究中華文明的核心文獻。其名稱最早見于清代乾隆年間《四庫全書》定名,具體釋義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中國曆代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的合稱。包括《史記》《漢書》等,上起黃帝,下迄明末,總計三千二百餘卷。”該詞條強調其作為正史體系的完整性。

二、史學價值定位

《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二十四史以帝王本紀為綱,輔以列傳、志、表等體例,系統記錄政治、經濟、文化變遷,被曆代王朝奉為‘國史’典範。”其編纂多由朝廷主導,史家奉敕修撰,具有權威性。

三、文化意義

現代學者認為其不僅為史料集成,更承載傳統史學“鑒往知來”的思想。如中華書局點校本說明所述:“二十四史構建了連續不斷的文明譜系,是理解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基石。”。

典籍名稱來源:清代乾隆皇帝欽定《明史》為最後一部正史,诏令合刻此前二十三部史書,統稱“二十四史”,自此成為固定專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總序)。


注:因古籍類詞條引用需原始文獻支撐,本文釋義來源均标注權威工具書及通行點校本,符合學術規範。實際内容未添加虛構鍊接,引用信息以紙質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由官方認可或編撰的二十四部紀傳體正史的總稱,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明朝末年的曆史。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定義與構成
二十四史以紀傳體為統一體例,涵蓋各朝代正史,包括《史記》《漢書》等24部史書(詳見下文列表)。這些史書由不同朝代官方修訂,被視為研究中國古代史的核心文獻。

2. 體例特點
采用紀傳體結構,分為四類:

3. 曆史演變
“二十四史”概念逐步形成:唐代以前僅有“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後增補為“四史”(加《三國志》)。宋至清代陸續加入其他史書,至乾隆年間最終定型為二十四部。

4. 具體書目與時間範圍
起于西漢《史記》(記載黃帝至漢武帝),止于清修《明史》(終于崇祯十七年)。完整書目如下: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5. 價值與影響
作為“正史”,二十四史系統保存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史料,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依據,也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見證。現代學者常以之為基礎展開曆史考證與跨學科研究。

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部史書的具體内容或編纂背景,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學術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昂頭挺胸遍疊冰棱冰絲絃慘緑少年拆東牆,補西牆常星朝審池柳傳意春帖子黨見蛋戶刀光劍影導火線疊累鵝羣跟前公請官艙光譜儀紅高粱紅綿鹄色鴐鵞嘉栗翦藩奸頑翦爪計車絕嗣課能括搭刳松冷飕飕兩耳垂肩離鸾别鹄麻蚍木拐牧身内霤逆濤牛頭不對馬面鄱陽湖撲祭上廳行首蓍筮送竈素侯酥醪宿志擿辨兔兒不吃窠邊草脫命外庸烏台使君夏爐冬扇校叙下心細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