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 print;picture printed from an engraved (etched) plate;woodcut;woodblock;engraving] 用雕刻或蝕刻的版印出來的畫
繪畫形式的一種。用刀具或化學藥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蝕出畫面,再複印于紙上。有木闆、石版、銅版、鋅版、麻膠版等品種。 魯迅 《南腔北調集·<木刻創作法>序》:“到近幾年,才知道西洋還有一種由畫家一手造成的版畫,也就是原畫,倘用木版,便叫作‘創作木刻’。”《<艾青詩選>自序》:“﹝ 魯迅 ﹞把他珍藏的 德國 女畫家 珂勒惠支 的版畫借來一同展出。”
版畫是一種通過制版與印刷技術創作的視覺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複數性和間接性特征。以下是其核心解釋及相關信息:
定義與基本原理
版畫是以“版”為媒介,通過雕刻、腐蝕等手段在木闆、銅版、石闆等材料上制版,再将顔料轉印到紙張等載體形成的藝術作品。其核心在于“間接創作”——藝術家需通過制版過程控制最終畫面效果,而非直接在紙上繪制。
主要分類
制作流程特點
需經曆制版(雕刻/腐蝕圖像)和印刷(顔料轉印)兩大階段。套色版畫需為每種顔色單獨制版,例如五色作品需五個版依次印刷。由于印刷過程中版面會逐漸磨損,藝術家通常會對同一版面限定印刷數量(如标注“1/50”),首版作品價值最高。
藝術價值與規範
版畫并非簡單複制品,而是藝術家授權的二次創作,需滿足三項國際規範:藝術家參與監督制作、親筆簽名、限量編號。魯迅曾大力推廣木刻版畫,認為其兼具藝術性與大衆傳播價值。
曆史發展
起源于中國印刷術(唐代已有佛經木刻插圖),古代以單色木刻為主,現代發展為多元材質與技法并存的藝術門類,與國畫、油畫、雕塑并列為四大美術學科。
需注意,版畫與普通印刷品的本質區别在于藝術家的全程參與和創作意圖表達,而非單純機械複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