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疏的意思、二疏的詳細解釋
二疏的解釋
亦作“ 二疎 ”。指 漢宣帝 時名臣 疏廣 與兄子 受 。 廣 為太傅, 受 為少傅,同時以年老乞緻仕,時人賢之。歸日,送者車數百輛,設祖道,供張 東都門 外。 晉 張協 《詠史》:“藹藹 東都門 ,群公祖二疎。”《隋書·韋世康傳》:“欲追蹤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護國 《歸山作》詩:“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賦》:“予羨夫二 疏 之鑒止兮,齊縣輿而脫駕。”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網絡擴展解釋
“二疏”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典故,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西漢漢宣帝時期的疏廣、疏受叔侄二人。疏廣任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任太子少傅,二人因年老同時主動辭官歸隱,被時人贊為賢德之舉。
二、曆史背景
- 人物身份
疏廣是著名經學家,漢宣帝時任太子太傅(太子老師);疏受因才能出衆被任命為太子少傅(副職),兩人共同輔佐太子劉奭(即後來的漢元帝)。
- 辭官事件
叔侄二人在任職期間深得朝廷信任,但為避免“位高招禍”,主動以年老為由辭官。歸鄉時,百官與百姓在東都門外設宴相送,場面盛大。
三、文化影響
- 象征意義
後世将“二疏”視為功成身退、淡泊名利的典範。如唐代孟浩然詩句“正待功名遂,從君繼兩疏”,即以二人為隱退标杆。
- 文學引用
晉代張協《詠史》、宋代蘇轼《次韻李端叔》等作品均提及此典故,贊其賢德。
四、相關拓展
- 與“四皓”并稱
唐代護國《歸山作》中,将“二疏”與商山四皓(四位隱士)并列,強調隱逸文化的高潔。
- 現代用法
該詞現多用于形容主動讓位、不戀權位的品德,或代指叔侄關系密切。
若需查看完整文獻記載,可參考《漢書·疏廣傳》或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疏》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對事物或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澄清、解釋或詳細闡述。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二」部首: 一;筆畫數: 2.
- 「疏」部首: 疒;筆畫數: 10.
來源:
「二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特别是在佛教經典中使用得比較廣泛。在這些經典中,「二疏」一詞用來解釋和闡明佛教教義的某些重要概念和觀念。
繁體:
「二疏」的繁體字為「二疏」,沒有特别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二疏」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沒有特别的變化。
例句:
1. 我讀了兩遍《二疏》,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2. 他在演講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二疏,使得大家對其更加理解。
組詞:
與「二疏」相關的組詞有「疏解」、「疏導」、「深疏」等。
近義詞:
「二疏」的近義詞包括「解釋」、「闡述」、「澄清」等。
反義詞:
「二疏」的反義詞可以是「簡略」、「模糊」、「含糊」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