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劇的意思、平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劇的解釋

即京劇。國6*6*黨統治時期稱 北京 為 北平 ,故京劇當時亦稱平劇。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平劇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平劇”是京劇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别稱,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平劇指京劇,源于20世紀上半葉的稱謂。國民黨統治時期(1928-1949年),因将北京改名為“北平”,京劇隨之被改稱“平劇”。

二、曆史背景

  1. 名稱由來: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北京更名為“北平市”,這一行政名稱變化直接影響了京劇的稱呼。
  2. 使用範圍:該名稱主要用于官方文件和特定曆史文獻中,民間仍習慣稱“京劇”。

三、藝術特征

盡管“平劇”是京劇的别稱,但兩者藝術特征完全一緻:

四、現代使用

1949年北京恢複原名後,“平劇”逐漸退出日常使用,現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特定語境中。需注意與北方戲曲“評劇”區分,後者是發源于河北的地方劇種(如存在混淆表述)。

提示:若需了解京劇藝術特色或曆史發展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和(京劇形成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劇的意思

平劇是指一種傳統的戲曲劇種,起源于中國河北省平山縣一帶,主要流行于華北地區。它以平闆念白和音調平穩的唱腔為特色,内容多為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劇的拆分部首是“立”和“刂”,分别代表了立場和刀劍。它由4個筆畫組成,控制于左上、橫斜、長豎和撇。

來源

平劇在明朝時期形成,起源于河北地區農民的宴會娛樂活動中,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專業的戲曲表演形式。後來,平劇在清朝乾隆年間逐漸成為當地的主要戲曲劇種,被廣為流傳。

繁體

平劇的繁體字為「平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平劇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平劇」。

例句

1. 我們去劇院觀看了一場精彩的平劇表演。

2. 平劇中的演員們扮演了曆史上的重要人物。

組詞

1. 京劇(jīng jù):一種中國傳統戲曲劇種。

2. 黃梅戲(huáng méi xì):興起于中國湖北黃梅一帶的一種地方戲曲。

3. 豫劇(yù jù):流行于中國河南地區的一種地方戲曲。

近義詞

相近義詞可以是其他戲曲劇種的名稱,如京劇、黃梅戲、豫劇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其他藝術形式的名稱,如電影、音樂會、舞蹈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