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衿的意思、憑衿的詳細解釋
憑衿的解釋
寄托胸懷。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巨洋水》:“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娛永日,桂筍尋波,輕林委浪,琴歌既洽,歡情亦暢,是焉栖寄,寔可憑衿。”
詞語分解
- 憑的解釋 憑 (憑) í 靠在東西上:憑欄。憑吊(對着遺迹懷念)。 依靠,仗恃:憑借。憑靠。憑信。 根據:憑票入場。 證據:憑據。文憑。憑空。憑證。空口無憑。 由着,聽任:任憑。聽憑。 筆畫數:; 部首:幾;
- 衿的解釋 衿 ī 古代服裝下連到前襟的衣領:青衿(代稱秀才)。 系衣裳的帶子。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憑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íng jīn,其核心含義為寄托胸懷。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解析:
- 憑:本義為“倚靠”,引申為“依托、憑借”。
- 衿:原指衣襟,後借代“胸懷、心境”。
- 合指通過某種方式(如自然景物、藝術活動)寄托内心的情感或思緒。
文學出處與用法
- 經典文獻:
- 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巨洋水》:“閒居倦想,提琴命友……是焉栖寄,寔可憑衿。”,描寫文人雅士通過琴歌交遊抒發情懷。
- 詩詞例證:
- 清代沈欽韓《河内 其二》:“落日滿蒼山,憑衿愁短笛。”
- 湯金钊《夏雨》:“微涼清心魂,憑衿快延伫。”
均以自然景象為媒介,表達情感寄托。
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托懷、寄情、抒懷。
- 反義詞:郁結、壓抑(未見明确反義詞,據語境推斷)。
使用建議
-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書面語,現代口語中較少見。
- 適合描述通過藝術、自然或社交活動排解心緒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背景,可參考《水經注》或清代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憑衿
《憑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在别人的衣領上留下痕迹,形容人的擁抱或親吻留下感動或思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憑衿》的首部是“衤”(衣服的部首),其次部是“耳”(表示聲音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
《憑衿》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韋承慶的文集《晚笑堂筆錄》。在古代文學中出現頻率較低,但在現代文學中廣泛應用,表達對親人、朋友的依戀和思念之情。
繁體字中,憑的上部是“風”而非“衤”,衿的上部則是“斤”而非“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變化。《憑衿》的古時字形是“憑襟”,其中“憑”表示依賴,依靠,而“襟”表示衣領。這種形式更直接地表達了憑借衣領傷感離别的含義。
例句
她緊緊地憑衿而立,望着遠方的車站,心中湧動着無盡的思念。
組詞
憑衿還可以組成其他詞,例如憑欄(依靠欄杆)和憑倚(依靠)。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憑衿》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依偎、依依和依戀。相反地,與《憑衿》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疏離、遺忘和分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