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救濟災民的機構。 宋 陸遊 《傅正議墓志銘》:“ 南安 大饑,民棄子者相屬。公請於州,出常平錢米,設安養院於 延福 僧舍。”
“安養院”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安養院是舊時官方或地方設立的救濟災民機構,主要用于救助因饑荒、戰亂等陷入困境的民衆。其核心功能包括提供食物、臨時居所等基本生活保障。
部分資料提到,現代語境中“安養院”可能指為老年人或特殊群體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福利機構,但這一用法并非曆史原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現代服務類型,可參考《宋史》相關記載或社會福利機構資料。
安養院是指為老年人提供照料和醫療服務的機構或設施,通常是在社區或鄉村中建立的。
安(ān)的拆分部首為宀,總共有6畫;養(yǎng)的拆分部首為⼈,總共有10畫;院(yuàn)的拆分部首為⻏,總共有6畫。
安養院一詞源自中國,是由安養和院兩字組成。在繁體字中,安養院可以寫成安養院。
在古時候,安養院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差别。
1. 她的父母年邁,他們決定将他們送進了一家安養院。
2. 我們社區的安養院提供了專業的護理和關懷。
安養院的組詞包括:老年安養院、護理安養院、退休安養院等。
近義詞:養老院、療養院、敬老院
反義詞:孤兒院、幼兒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