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力不勝任。 漢 焦贛 《易林·複之萃》:“蜱蜉戴盆,不能上山。”蜱,一本作“ 蚍 ”。
“蜱蜉戴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比喻能力不足以承擔某項任務,或形容自不量力的行為。蜱蜉是一種體型極小的昆蟲,卻試圖背負比自己大得多的盆,形象化地展現了“力不從心”的狀态()。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漢代焦贛的《易林·複之萃》:“蜱蜉戴盆,不能上山。”。古書記載的寓言故事中提到:一隻蜱蜉看到其他昆蟲能負重物,便嘗試戴盆,結果行動困難,以此警示“盲目效仿他人而忽略自身能力”的愚行()。
3. 用法與場景
常用于批評或自嘲過高估計自身實力的情況,適用于職場、學習等領域。例如:“他試圖獨自完成整個項目,簡直是蜱蜉戴盆。”
4. 注意差異
部分文獻中“蜱”寫作“蚍”(如《易林》的某些版本),但含義一緻()。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自然現象,傳遞了“量力而行”的處世智慧。實際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強調對自身能力的客觀評估。
《蜱蜉戴盆》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做事時不注重實際效果,卻過分追求形式或炫耀。這個成語暗喻了一個蜱蜉(一種小昆蟲)負重戴盆,雖然看上去很努力,但實際上卻沒有産生任何實際的效果。
《蜱蜉戴盆》這個成語的漢字部首是:虍(虎字旁),石(石字旁),貝(貝字旁),皿(皿字旁)。
蜱(虍部部首,3畫)、蜉(虍部部首,7畫)、戴(石部部首,11畫)、盆(貝部部首,9畫)。
《蜱蜉戴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故事中講述了劉晔被曹爽招聘,卻因為他隻注重形式而不重視實際效果,被用《蜱蜉戴盆》來形容。
《蜱蜉戴盆》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螺蜉戴盆」。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蜱蜉戴盆」這個成語在古代會寫作「蚍蜉戴盆」。
他花了大量的時間裝飾晚會會場,可最後卻沒考慮到賓客的需求,真是典型的蜱蜉戴盆。
蜉蝣、蜉蝣之憂、東施效颦、畫蛇添足。
誇誇其談、空談、徒有虛名。
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實實在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