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大的道理。《文選·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之者衆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李善 注:“ 司馬相如 《諫獵書》:‘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譬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文獻資料解釋如下:
《六代論》中的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冏的《六代論》:“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意為“這句話雖然談論的是小事,但能用來比喻更宏大的道理”。例如文中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說明“勢力根基深厚者即使衰敗仍有支撐”的深層含義。
李善的注釋補充
唐代李善在《文選注》中引用司馬相如《谏獵書》的“此言雖小,可以喻大”,進一步闡明“譬大”與“喻大”的互通性,強調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
“譬大”是通過具體事物揭示抽象哲理的修辭手法,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有其獨特的表達價值。
《譬大》是一個成語,意為“比喻非常大”。它常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差距非常之大,也可用來誇獎某個人或物的強大、偉大。
《譬大》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言”是意思,而“匕”則是形聲字,代表讀音。
它的總筆畫數是18畫。
《譬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出自孔子的言論。原文是:“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篑;進,吾往也!”意思是比喻修建山峰時,如果隻完成一層壘土,就停止不繼續修建了,那就停滞不前;但如果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即使隻覆蓋一層土,也還可以繼續修建,可以繼續前進。
《譬大》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譬大》。
古時候,《譬大》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譬大》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的貢獻在這個領域裡就如同山大海一樣,簡直是譬大。
2. 這支球隊的實力譬大,沒有任何對手可以與之匹敵。
與《譬大》相關的組詞有:
1. 譬如:以某種事物來類比說明。
2. 誇大:過分誇張地描述某事物的程度,使其顯得更大、更重要。
與《譬大》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1. 以大為小:借大來形容小,形容比較明顯的差距。
2. 天壤之别:形容差距極大,好比天和地的差異。
與《譬大》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1. 不足為憑:形容情況或事物不值得依靠、相信。
2. 不值一提:形容某事物不值得一提及,不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