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飄蕩沖擊。 宋 陳翥 《桐譜·詩賦》:“迅雷疾風之所飄擊,湧濡飛溜之所滌蕩。” 明 方孝孺 《贈黃叔旸之遵化主簿任序》:“地遠且界邊,大雪烈風,薄冬淩春,黃沙日夜飄擊,街巷咫尺不可辨。”
“飄擊”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飄擊”由“飄”(輕飄、搖擺)和“擊”(沖擊、碰撞)組成,核心含義為形容事物或狀态輕飄飛舞、搖擺不定。例如:
在古籍和文學作品中,“飄擊”常指物體受外力沖擊而飄蕩,常見于自然現象的描寫:
如需進一步區分,可結合具體例句分析。
《飄擊》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物體在空中隨風飄蕩或擺動的動作或狀态。
《飄擊》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風”和“擊”。它的總筆畫數為11。
《飄擊》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飃擊」。
古時候,《飄擊》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字形的特點。
1. 風吹動着竹林,竹葉在空中飄擊。
2. 我手中的氣球不小心飄擊到了天空。
1. 烏飛豬鳴:形容混亂不堪。
2. 飄渺: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3. 飄逸:形容姿态輕盈。
1. 飄蕩
2. 搖擺
3. 揮動
1. 靜止
2. 固定
3. 駐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