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g of grass hopper’s eggs] 螳螂的卵塊,螳螂産卵子的房,又名蜱蛸。産生桑樹上的名桑螵蛸,可入藥。烏賊魚骨也叫螵蛸
(1).螳螂的卵塊。産在桑樹上的名桑螵蛸,可入藥。《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蜋生” 漢 鄭玄 注:“螳蜋,螵蛸母也。”《魏書·陸俟傳》:“ 子彰 崇好道術,曾嬰重疾,藥中須桑螵蛸, 子彰 不忍害物,遂不服焉。” 唐 章孝标 《題朱秀城南亭子》詩:“癭挂眼開欺鴝鵒,花緣網結妬螵蛸。”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螳蜋桑螵蛸》。
(2).烏賊魚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烏賊魚》:“骨名螵蛸。”
螵蛸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中藥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桑螵蛸
海螵蛸
兩種“螵蛸”雖名稱相似,但來源和功效差異較大,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若需進一步了解藥理或臨床應用,建議參考《中國藥典》或專業中醫藥文獻。
《螵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蜘蛛。在日常生活中,螵蛸常常是人們所遇見的一種小型節肢動物。
螵蛸由“蟲”和“肖”兩個部首組成,蟲字旁表示與昆蟲類有關,肖字旁表示與昆蟲外貌特征或形态有關。
螵蛸總共有13個筆畫。
《螵蛸》源自于《爾雅·釋蟲》:“〔素問〕,蛛,螵蛸。”意即:“《素問》中寫到蛛即螵蛸。”
在繁體中,螵蛸的寫法與簡體相同,即「螵蛸」。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螵蛸的古漢字寫法為「螵蠉」。
1. 田野間結了很多螵蛸的網,看起來非常漂亮。
2. 孩子們對螵蛸感到好奇,并且仔細觀察着它們的行為。
螵蛸的一些常見組詞有:螵蛸網、螵蛸絲、螵蛸窩。
螵蛸的近義詞:蛛、蜘蛛。
螵蛸的反義詞:非螵蛸類昆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