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弦月。 南朝 陳 徐陵 《走筆戲書應令》詩:“片月窺花簟,輕寒入錦巾。” 宋 陸遊 《漁父》詩:“片月又生紅蓼岸,孤舟常佔白鷗波。”
(2).一片月光。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别業》詩:“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頭。”
“片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指不圓的月亮,即半月或彎月形态。該用法常見于古詩文中,例如:
指月光灑落的片段或局部景象,常用于描繪靜谧意境。例如:
補充說明:部分文獻(如)提到“片月”可引申為“短暫的時間”,但此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中的核心釋義。
《片月》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月亮半圓或不完整的狀态。形象地描述了月亮隻露出一部分的樣子。
《片月》的拆分部首為月,意為月亮;它的筆畫數為5畫。
《片月》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蕩》:“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思悠悠兮,憂心畀之。”其中“月出皎兮”指的就是片月的情景。
繁體字“片月”的寫法是「片月」。
在古時候,漢字《片月》的寫法并不與現在完全一緻。一種常見的古寫體形式是「片二日」,取義月中的一部分象征月光。
1. 夜空中的片月映照在湖面上,美得讓人陶醉。
2. 她的臉上露出了片月般的笑容,喜悅溢于言表。
1. 片刻: 指非常短的時間段。
2. 片段: 指故事、音樂或影片中的一小部分。
3. 片面: 指隻從一方面或一個角度看待問題。
半月、彎月、殘月
圓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