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ot a single tile remains]∶指房屋全毀,連一片整瓦也沒有留下
(2) [be razed to the ground]∶常用來比喻某些事物已經全部損失
經過這些年的折騰,我們研究室的設備已經片瓦無存
謂房屋全部被毀壞。《明史·五行志一》:“ 貴州 暴雪,形如土磚,民居片瓦無存者。”
片瓦無存
釋義
“片瓦無存”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房屋或建築徹底毀壞,連一片完整的瓦片都未留下,引申為事物被完全摧毀、毫無遺留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強調破壞的徹底性,常見于描述自然災害、戰争或人為損毀後的場景。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對災禍或戰亂的記載。例如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中描述災後景象:“烈焰蔽空,片瓦無存”,生動呈現了房屋焚毀殆盡的畫面。清代小說《水浒傳》續書亦有用例,凸顯破壞的極端性。
用法與例句
地震後,整個村落片瓦無存,滿目瘡痍。
這場文化浩劫中,許多古籍片瓦無存,令人痛惜。
近義詞與反義詞
權威參考來源
商務印書館出版,明确将“片瓦無存”列為成語,釋義為“形容房屋全部毀壞”。
收錄于第二卷,強調其“極端破壞”的語義,并引用明清小說例句佐證。
吉林文史出版社,解析其結構為“片瓦(碎片)+無存(不存)”,突出“完全毀滅”的核心含義。
文化内涵
成語凝結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對“瓦”的象征認知——瓦是房屋的基本構件,代表安居之所。“片瓦無存”不僅描述物質損毀,更暗含對家園淪喪、文明凋零的深沉慨歎,具有強烈的文化警示意義。
(注:因無法直接驗證線上詞典鍊接有效性,此處僅标注權威出版物名稱;實際引用時建議優先參考紙質或官方電子版詞典。)
“片瓦無存”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房屋完全毀壞,連一塊完整的瓦片都沒有留下,強調破壞的徹底性。
最早見于《明史·五行志一》:“貴州暴雪,形如土磚,居民片瓦無存者。”。
“片瓦不留”“片瓦不存”,均表示房屋徹底損毀。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也可引申為事物被徹底摧毀的狀态(如資産、文化遺迹等)。
安徽八一建軍節冰魂雪魄長謝剗滅沉舟破釜穿井得人痤瘕耽懷大題小做燈穗子等歇雕斲袛裯動兵飛鍊府命黼文國子學紅女白婆滑雕黃道吉日昏奪胡作胡為煎聒教導家嚴涓壒枯柴闊笑樂亭大鼓連辟公府不就燎壇裡藏黎飯留逆龍旐渌洄鹿盧蹻漫録彌陀榻莫愁湖女古攀緣平地機琵琶襟啟予山阡聖則神禦殿施施而行順水放船疏勺四天算得宿惑鐵器時代妥安嶀嵊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