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桮的意思、瓢桮的詳細解釋
瓢桮的解釋
葫蘆做的飲器。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七:“瓢桮,判瓠為飲器,與匏樽相配。”
詞語分解
- 瓢的解釋 瓢 á 舀水或取東西的工具,多用對半剖開的匏瓜或木頭制成:瓢潑大雨。 形狀像瓢的:瓢蟲。瓢兒菜。 筆畫數:; 部首:瓜; 筆順編號:
- 桮的解釋 桮 ē 古同“杯”。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瓢桮(piáo bē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與字形結構
-
本義
“瓢桮”指古代用葫蘆剖制而成的飲器。其中:
-
字形演變
“瓢”從“瓜”部,凸顯與葫蘆科植物的關聯;“桮”從“木”,後演變為“杯”,反映材質從木制到陶制的擴展。
二、文化功能與典籍例證
-
禮儀與日用
作為先秦重要禮器,《禮記·樂記》載“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瓢桮屬“豆”類酒器,用于祭祀宴飲。
《詩經·大雅·公劉》中“酌之用匏”印證了葫蘆制酒器的早期應用。
-
象征意義
因葫蘆中空能容,古人以瓢桮喻“虛懷若谷”。《莊子·逍遙遊》中“剖之以為瓢”暗含物盡其用的哲學。
三、權威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瓢桮:剖葫蘆做成的飲器。亦泛指飲器。”
- 《古代漢語詞典》:
“以匏瓜制成的酒杯,形制質樸,多見于先秦文獻。”
參考文獻來源
- 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先謙. 《莊子集解》(中華書局)
-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瓢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piáo bē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定義:指用葫蘆制作的飲器(即飲水或盛酒的器具)。該詞由“瓢”(葫蘆剖開制成的舀水工具)和“桮”(同“杯”)組合而成,字面含義即“葫蘆杯”。
引證與出處
- 元代王祯的《農書》卷十七中記載:“瓢桮,判瓠為飲器,與匏樽相配。” 這裡提到将葫蘆(瓠)剖開制成瓢桮,與“匏樽”(另一種葫蘆制酒器)配套使用。
字形與結構
- 字形:兩字均為左右結構,“瓢”指葫蘆制成的容器,“桮”為“杯”的異體字,組合後強調其作為杯狀器物的功能。
用途與文化背景
- 在古代農業社會中,葫蘆因輕便、易加工的特點,常被制成日常用具。瓢桮與匏樽類似,屬于天然材料制作的樸素器具,反映了傳統生活智慧。
備注
-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更多作為曆史或文獻研究中的詞彙出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農書》或相關古代農具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龍臛邊豎裨補鄙讷朝司塵途船師從頭到尾村言大風大浪達宦大邳點鐵笛簟定價膏火酤釀黑沙地獄衡文狠赳赳诙啁家祭講藝節拊節育介子警勑盡年九雒積下克石夔魍昆侖道蠟帛書老天爺烈禍裡吏砺世摩鈍論德使能門對黾隘塞鲵鲋牌風青犢熱流燒火伸抖伸玩耍單兒童角同響威名遺賊穩熟蝸名微利相堅相受霄晖錫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