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特的節操。《後漢書·虞傅蓋臧傳贊》:“ 洪 ( 臧洪 )懷偏節,力屈志揚。”
“偏節”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偏”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傾也”,本義指傾斜不正,引申有側重、偏向之意。“節”在《康熙字典》中有“竹約也”“止也”“驗也”等多重釋義,既可指植物關節,也可指節制規範,後衍生出節氣、禮節等抽象概念。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字面可理解為“非主流的規範”或“特殊的節制”。
二、文獻應用 該詞在古代典籍中偶有出現,如《春秋繁露》載“禮有偏節者,所以别尊卑也”,此處指禮制中區别于常規的特殊儀節。清代考據學家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論及“情之偏節”時,則用以描述情感表達中非主流的節制方式。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特殊的節操”,但在實際使用中多保留古義,強調區别于普遍準則的特殊規範。
因該詞屬于古代漢語遺存詞彙,建議具體語境中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指涉範疇。專業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第1486頁、《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987頁的權威記載。
“偏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偏節”是帶有褒義色彩的書面詞彙,多用于曆史或文學領域,強調超越尋常的道德堅守。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曆史評注。
闆闼暴鱗備席悲緒噆嘬阊阖禅龛纏緬出款麤心浮氣打道德精洞冶鬥莽獨标發色分分封垤紛缊斧車蛤梨環封還須疆垂驚湍競走近鄉情怯積強具領峻岨峻肅口具吏氣論調謾學沒來頭撓直為曲歐軋篇題平浮鉛汞曲俗日夜警戒臊皮埽星删翦試日爽利蔬粝肆口算賬綏靜貪慌忙韬養往常間盌遂委困韋袍烏弓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