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肩累踵的意思、骈肩累踵的詳細解釋
骈肩累踵的解釋
同“駢肩累蹟”。 清 王韬 《瀛濡雜志》卷一:“二十八日為城隍夫人誕辰,城中熱鬧,無異於城外,幾於傾邑若狂,士女往觀者,駢肩累踵。”
詞語分解
- 骈肩的解釋 肩挨着肩,形容人多擁擠夾道之人,相與骈肩累迹,瞻望咨嗟。;;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詳細解釋.并肩,肩挨着肩。 唐 劉轲 《再上崔相公書》:“然後開 平津 之閤,待白屋之士,且問曰:計安在?知緻理緻
- 踵的解釋 踵 ǒ 腳後跟:舉踵。接踵而至。 走到:踵見(常去相見)。踵謝。踵門相告。 追隨,繼承:踵繼。踵武(跟着别人的腳印走,喻繼承前人的事業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華(指繼承前人的事業并更加發展)。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骈肩累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ián jiān lèi zhǒng,主要用于形容人多擁擠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骈肩:指肩膀并排,形容人群密集、肩挨着肩;
- 累踵:腳後跟相疊,強調擁擠時腳碰着腳,難以前行。
整體意為“人挨人、腳碰腳”,極言人多的狀态。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出自清代王韬《瀛壖雜志》,描述城隍夫人誕辰時,城中熱鬧非凡,人群“骈肩累踵”的盛況。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常見于書面語。
- 示例:
“節慶活動現場人流如潮,骈肩累踵,幾乎寸步難行。”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 同義詞:骈肩累迹、摩肩接踵、比肩繼踵;
- 反義詞:門可羅雀、杳無人迹。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節日慶典、集會活動或繁華場所的擁擠場面,例如:
五、注意事項
- “累”的讀音:此處讀作lèi(第四聲),表示“重疊、累積”,而非常見的“勞累”(lèi)或“積累”(lěi)。
- 易混淆詞:需與“骈肩累足”(側重腳步重疊)區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經典用例,可參考《瀛壖雜志》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骈肩累踵》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骈肩累踵》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們争先恐後、緊密排列的樣子。比喻人們努力奮鬥、拼搏不懈的情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骈肩累踵》這個詞的部首拆分是“馬、膚、足”,總共有2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骈肩累踵》這個詞源自《左傳·文公十五年》,經過演變和引申,成為如今的成語。在繁體中,詞的拼寫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骈肩累踵》可以寫作“駢肩累踁”,其中,“駢”是“骈”字的古體,“踁”是“踵”的古體。
例句
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标,骈肩累踵地工作着。
組詞
骈肩:骈肩累踵、骈肩接踵
累踵:骈肩累踵、累踵而至
近義詞
鴻溝相隔、一往無前、勢如破竹
反義詞
各行其是、各自為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