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面的記載,不全面的記載。《魏書·禮志二》:“今之取證,唯有《王制》一簡,《公羊》一冊。考此二書,以求厥旨。自餘經傳,雖時有片記,至於取正,無可依攬。”
片記作為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主流詞典中未明确收錄,但可從構詞法及古籍用例進行解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片”指零散、局部的片段,“記”指記錄或标識,組合後可理解為“零散的文字記錄”或“簡短的标識性文字”。例如清代文獻《閱微草堂筆記》中出現“片記”一詞,用于描述碑文中殘存的片段記載。
在方言應用中,該詞保留“簡要記錄”的核心語義。例如《山西方言詞典》(商務印書館)提到晉中地區存在“片記”用法,指代臨時書寫的備忘紙條。從語言演變角度分析,其構詞方式符合漢語“偏正結構”規律,與“筆記”“劄記”等詞存在語義關聯性,但使用頻率較低,屬于邊緣化詞彙。
需要說明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未單獨收錄該詞目,建議使用者在正式文本中優先選用“簡記”“摘要”等規範詞彙。對于學術研究中的特殊用例,建議參考《敦煌變文字義通釋》(中華書局)中關于古代寫本殘片的考據方法。
“片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片記”指片面的記載或不全面的記錄,強調内容的不完整性和局部性。該詞多用于古籍文獻中,例如《魏書·禮志二》提到:“自餘經傳,雖時有片記,至於取正,無可依攬”,表明古代學者對零散記載的審慎态度。
現代語境中,“片記”偶爾被引申為碎片化的記憶或記錄,例如“相片記錄美好瞬間”,但這一用法并非其傳統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辨析近義詞,可參考《魏書》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骜夏暴新鮮背陰兒邊符燦錯鄽井宸題穿綳詞門打擊樂器得一元寶點景低捋東撈西摸鬥城枋政風埃風閘憤時疾俗覆掩宮門刮喇喇回向家傳戶誦降貴纡尊結绮閣警愦覺聾酒槽軍佐苦惱子拉人零七碎八礫石屋面溜光論行門外樓頭拍刀泮林棚巷迫逼遷惑黔雷清天白日人口密度任術日珥入計唦啞厮擡厮敬司香絲竹管弦瑣話銅山鐵壁銅駝投幾完整詳較閑天銷堕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