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穀梁傳·成公八年》:“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 伯姬 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範甯 注:“不得其所,謂災死也。”本指未得善終,後謂沒有得到適當的安頓。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論》:“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與歌詠,各言其情。” 唐 韓愈 《送崔複州序》:“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於鄉裡之吏者鮮矣。” 毛6*澤6*東 《在陝甘甯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任何政黨的政策如果不顧到這些階級的利益,如果這些階級的人們不得其所,如果這些階級的人們沒有說話的權利,要想把國事弄好是不可能的。”
(2).不能達到目的。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何異詣老空耕石田,而望千倉之收,用力雖盡,不得其所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得其所漢語 快速查詢。
“不得其所”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dé qí suǒ,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毛澤東曾提到:“如果這些階級的人們不得其所……國事弄好是不可能的。”
現代用法如:“他漂泊半生,始終不得其所。”
總結來看,該成語既可描述具體處境(如安置不當),也可抽象表達目标落空,需結合語境理解。
《不得其所》是指一個事物或者人處于不適宜、不合適的環境中,感到不舒服、不合心意。
《不得其所》的拆分部首是“一”和“灬”,共有6個筆畫。
《不得其所》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其中的“不得其所”形容的是人追求真理的道路。
《不得其所》的繁體字為「不得其所」。
在古代,「不得其所」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總體上仍表達相同的意思。
1. 這個人在這裡工作,明顯是不得其所。
2. 這件事情讓我感到不得其所,我決定離開。
不得要領、誤入歧途、脫離實際
不合適、不如意、不順心
得其所、合適、順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