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初, 朱浮 為大将軍 幽州 牧,負責讨定北邊。 漁陽 太守抗命, 朱浮 寫信給他說:“今天下幾裡,列郡幾城,奈何以區區 漁陽 而結怨天子,此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 孟津 ,多見其不知量也。”見《後漢書·朱浮傳》。後以“捧土”喻不自量力,或反用其意。 唐 李白 《北風行》:“ 黃河 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清 唐孫華 《過淮陰見數百人舁土置城下問之雲河堤欲潰将以土塞城門》詩:“精衛銜石心已盡, 孟津 捧土誰能壅。”
“捧土”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指為了迎合或讨好他人而不擇手段地阿谀奉承。
來源與演變:
基本含義:形容試圖以微薄之力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暗含諷刺意味。
典故背景:
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前者側重動機(讨好),後者側重結果(能力不足)。
《捧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對土地的感恩之情或對土地的敬仰之情。這個詞體現了人們對土地的珍視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捧土》這個詞分解為兩個部首:手和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捧土》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紅樓夢》中。在小說中,有一場洪水災害,人們為了保護土地和抵擋洪水,紛紛出動,其中一人以身體來堵塞,以此表達對土地的敬仰和保護之情。後來,這個形象被引申為一種表達對土地敬仰之情的說法。
《捧土》的繁體字寫作「搒土」。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捧土》的古時候漢字寫作「捧壔」。
1. 他以自己的身體「捧土」,用生命诠釋了對土地的敬仰。 2. 農民對耕地的頌揚可謂是一種「捧土」的表達。
捧土的組詞有:捧場、捧讀、捧腹、捧心。
近義詞有:保護土地、珍視土地、敬仰土地。
反義詞有:蔑視土地、糟蹋土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