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鬅松的意思、鬅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鬅松的解釋

[fluffy] 頭發松散的樣子

詳細解釋

猶蓬松。 宋 蘇轼 《蝶戀花》詞:“雲鬢鬅鬆眉黛淺,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水浒傳》第三回:“看那婦人,雖無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動人的顔色,但見:鬅鬆雲髻,插一枝青玉簪兒;裊娜纖腰,繫六幅紅羅裙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 嶽濤 以其所書之紙呈予,首幅雲:‘鬅鬆頭髮,黑白眼睛, 天童 法子, 金粟 的孫。’其後字多不識矣。”參見“ 髼鬆 ”、“ 蓬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鬅松”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鬅松(péng sōng) 指頭發松散、不整齊的狀态,常與“蓬松”同義。現代用法中也可引申為形容物體結構松散或不穩固(如衣物、建築等),或比喻态度、思維不夠嚴謹。


二、詞源與文學用例

  1. 古代文學中的形容

    • 元代嶽伯川《鐵拐李》中描述:“鬅松著頭發胡著個嘴”,生動刻畫人物邋遢形象。
    • 《水浒傳》第三回描寫婦人“鬅鬆雲髻,插一枝青玉簪兒”,展現發髻松散之美。
    • 蘇轼《蝶戀花》詞:“雲鬓鬅松眉黛淺”,以“鬅松”烘托愁緒氛圍。
  2. 現代引申義
    可形容抽象事物,如“态度鬅松導緻錯誤決策”,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例句參考

  1. 蘇轼詞:“雲鬓鬅松眉黛淺,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表達女子愁容)。
  2. 《水浒傳》:“鬅鬆雲髻,繫六幅紅羅裙子。”(描寫人物裝扮)。

“鬅松”本義為頭發松散,後擴展至描述物體或狀态的松散,但後者使用較少。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鬅松》

《鬅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蓬亂而松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雷(火旁)和木,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鬅松》一詞最早出現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由古代詞語演變而來。在古代,人們用“鬅松”來形容植物或物體的松散狀。

《鬅松》的繁體

《鬅松》的繁體字為“鬆鬆”。在繁體字中,第一個字的拆分部首是厶(廠旁),第二個字的拆分部首是木(木旁),筆畫數分别為4畫和7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寫作“鬆鬆”的字形有所變化,第一個字的變體形狀更像是個漆字,左邊有一點兒額外的勾畫;第二個字則比現代的“鬆”字結構更加簡單,木字旁少了一筆。

例句

1. 樹林裡的松樹長勢鬅松而挺拔。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方式鬅松靈活,能夠適應不同的需求。

組詞

1. 鬅松葉(形容樹木枝葉蓬亂而松散)

2. 鬅松麻花(指做成類似麻花形狀的松散狀食品)

3. 長鬅松(形容樹木長勢疏松而挺拔)

近義詞

松散、蓬松、懈怠、散亂

反義詞

緊密、凝聚、整齊、嚴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