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鵬與虱子。比喻大小懸殊之二物。 唐 陸龜蒙 《雜諷》詩之二:“況将鵬蝨校,數又百與十。”
“鵬虱”是一個具有文學比喻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細微差異。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詞語由“鵬”(傳說中體形巨大的神鳥)與“虱”(寄生小蟲)組合而成,字面指兩者體量懸殊的對比。如唐代陸龜蒙《雜諷》詩句:“況将鵬蝨校,數又百與十”,通過數字差異強化了大小對比。
引申含義
使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于古典詩文或寓言性文本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其語境通常帶有誇張或諷刺色彩,例如用于文學批評或哲學讨論中關于“相對性”的命題。
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标注其屬于生僻詞範疇,建議在正式寫作中優先選用“天壤之别”“雲泥之别”等更通用的比喻表達。
鵬虱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鵬”和“虱”。其中,“鵬”是“鳥”的意思,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大鳥展翅飛翔的樣子;而“虱”是“蟲”的意思,表示小蟲子。拆分成部首的筆畫分别是9畫和6畫。
“鵬虱”的來源并不太明确,但一般認為是漢字詞語,為了形容一種非常小的蟲子。在繁體中,鵬虱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鵬虱”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則更加複雜。例如,在漢代時期,會将“鵬虱”寫成“朋膜”或“朋蓍”,表示一種吸血蟲。
1. 路邊的泥地裡有很多鵬虱,非常讨厭。
2. 聽說這個地方的水源裡有一種特别大的鵬虱。
3. 這種鳥會捕食鵬虱,幫助維護農田的生态平衡。
組詞:鳥虱、冠虱、人虱、跳蚤。
近義詞:蟲、小蟲、寄生蟲。
反義詞:大鳥、蚊子、蜜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