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澎湃。 明 陸深 《燕閑錄》:“ 晉水 澗行,類 閩 越 ,而悍濁怒號特甚。雖步可越處,輒起濤頭,作漰湃,源至高故也。”《明史·河渠志四》:“北有震澤,南有 黃天蕩 ,水勢漰湃。”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微風震撼,濤聲漰湃。”
“漰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自然水勢
明代陸深《燕閑錄》提到晉水“悍濁怒號特甚”,水流湍急處“作漰湃”,強調水源高而沖擊力強。
《明史·河渠志四》描述震澤與黃天蕩一帶“水勢漰湃”,凸顯水域的壯闊。
比喻聲勢
清代魏源《聖武記》用“濤聲漰湃”形容微風引發的震撼聲響,擴展了詞義的比喻範圍。
“漰湃”是“澎湃”的同義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自然力量或抽象氣勢。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
漰湃(péng pài)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水流湍急、洶湧澎湃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波濤、江河、大海等水流的狀況或氣勢。
漰:水(氵)+ 亠 + 廣,共9畫
湃:水(氵)+ 白,共13畫
漰湃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古老而豐富的文化内涵。
漰湃的繁體字為「澎湃」。
在古代,「漰」通常以「白」代替。
「湃」的古代寫法較為複雜,沒有固定的形狀。
1. 飓風過後,大海波濤漰湃,氣勢磅礴。
2. 江河奔騰,水勢湍急,聲勢浩大,宛如漰湃的生命之河。
1. 波漾湃湧
2. 澎湃起伏
3. 洶湧澎湃
1. 喧鬧
2. 洶湧
3. 狂濤
1. 平靜
2. 靜谧
3. 寡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