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彭排的意思、彭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彭排的解釋

旁排。即盾牌。禦攻防身的戰具。彭,通“ 旁 ”。《釋名·釋兵》:“彭排: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太平禦覽》卷三五七引 三國 蜀 諸葛亮 《軍令》:“帳下及右陣各持彭排。”《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 顯之 至軍後不見 藩 ,而見軍人擔彭排戰具。” 胡三省 注:“彭排,即今之旁排,所以扞鋒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彭排”是古代漢語中表示盾牌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分以下幾點解釋:

一、基本詞義

彭排指古代戰争中使用的防禦性兵器,即盾牌。其名稱來源為“彭”通“旁”,指在戰鬥時位于身體兩側(或陣型旁側)用于排開敵人攻擊的器具(《釋名·釋兵》)。

二、曆史記載與用途

  1. 功能特點
    主要用于抵擋刀劍、箭矢等攻擊,常與刀、劍等格鬥兵器配合使用,屬于“幹戈”類戰具。
  2. 文獻例證
    •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軍令》中規定“帳下及右陣各持彭排”,說明其在軍隊中的常規配備(《太平禦覽》引文)。
    • 《南史》記載朱齡石作戰時“設彭排于轅上”,印證了盾牌在車戰中的實際應用。

三、名稱演變

彭排在古籍中亦寫作“旁排”“旁牌”,後逐漸簡化為“牌”,成為盾牌的統稱。這一演變反映了古代兵器術語的通俗化過程。


以上解釋綜合了《釋名》《太平禦覽》等曆史文獻及現代詞典釋義,主要參考、2、5的權威内容。若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彭排

彭排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人多而雜亂的場面或形容人們擁擠在一起的情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彭排的拆分部首是彳和比,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

彭排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第十九》中,原句為“若彭伯之亡,(鄉,字旁)(離,字旁)(采,如‘亽’)(繁,如‘纟’,‘田’在中間)而不息,(吉,字旁)(師,如‘巾’名的那個)則可。”這句話用來比喻人群擁擠,這種情況往往使人感到喧鬧。

繁體

在繁體字中,“彭排”這個詞的寫法是「彭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字中,彭排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

1. 人山人海,彭排擠在一起,我真的無法呼吸。

2. 會場人滿為患,彭排的人群中難以辨認出熟悉的面孔。

組詞

彭排沒有常用的組詞。

近義詞

擁擠、擁塞、擠滿

反義詞

寬敞、空曠、稀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