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骈比的意思、骈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骈比的解釋

[closely linked] 并列、密集排列

池之四周,居民骈比。——《水經注·滱水》

士女貯眙,商賈骈坒。——左思《吳都賦》

商店骈比

詳細解釋

亦作“ 駢坒 ”。排列相接貌。《文選·左思<吳都賦>》:“士女佇眙,工賈駢坒。” 張銑 注:“駢坒,闠駢相次貌。坒,次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池之四周,居民駢比。” 唐 劉禹錫 《吊馬文》:“一蹊千趾,駢比齟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骈比”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骈比”讀作pián bǐ,意為并列或密集排列,形容事物緊密相接的狀态。例如《水經注·滱水》中提到“池之四周,居民骈比”,描述居民房屋密集相連的景象。

詞源與用法

  1. 字形結構:

    • “骈”指并列、對偶(如骈文),本義為兩馬并駕;
    • “比”意為靠近、挨着,兩者組合強調事物緊密排列的特征。
  2. 古籍例證:

    • 左思《吳都賦》用“商賈骈坒”描寫商人聚集,其中“骈坒”是“骈比”的異寫形式。
    • 唐代張九齡《荔枝賦》以“皮龍鱗以骈比”形容荔枝皮如龍鱗般緊密排列。
  3. 現代應用:
    可用于描述建築群、人群或自然物(如植物、鱗片)的密集狀态,如“商店骈比”。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吳都賦》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骈比

骈比(pián b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文辭的華麗、累贅、過分繁瑣,以及句子的排比、重複等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骈(月骨)+ 比(比兒)= 13畫。

來源:《左傳·襄公十年》中有“讓而骈比,類襚而不度量”的用法,這是最早出現“骈比”一詞的文獻。骈比一詞最初用于形容服飾的華麗累贅,後來逐漸轉為用來形容文辭。

繁體字:“駢”和“筆”。

古時候漢字寫法:骈:䱱(骥字旁) + 目 (木字旁);比:山 + 一。

例句:

組詞:骈文、骈書、骈書體、骈文辭。

近義詞:華麗、累贅、繁瑣。

反義詞:簡潔、簡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