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占先享用。 明 湯顯祖 《南柯記·粲誘》:“三人輪流取樂,不許偏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他二人說成,便偏背我們了。”
(2).謂已先進食。《水浒後傳》第二回:“ 扈成 道:‘小弟偏背不多時,你饑渴了自吃。’”
“偏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iān bèi,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占先享用
指在共同分享資源或機會時,未經協商或未公平分配,搶先占用。例如:
已先進食
指在多人共同飲食的場景中,自己先開始用餐,未等待他人。例如:
“偏背”多用于描述非公開、非公平的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文學例證或相關詞彙,可參考《漢典》或古典作品注釋。
偏背是指一個人或物體的背部、後面的一側進行了偏向,不再保持直立、平衡的狀态。可以形容某人或某物在姿勢或位置上有所偏移。
偏背的拆分部首是人,背部的拆分部首是月。偏背的總筆畫數為13,其中“偏”的筆畫數為9,而“背”的筆畫數為4。
偏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成過程。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偏背的原始形式為“臣”,表示人的姿勢或态度。後來,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形狀逐漸變為現在的“偏背”。
偏背的繁體字為「偏背」,與簡體字形相同。
在古代的書法中,偏背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字形會依據不同書法家的風格而有所變化。然而,總體上保持了「偏背」這個詞的基本意思。
1. 他由于脊椎問題,無法挺直身體,總是向一側偏背。
2. 這幅畫的布局有些偏背,需要稍微調整一下。
3. 他走路的姿勢有點偏背,需要改正一下。
1. 偏背姿勢
2. 偏背狀态
3. 偏背排列
1. 傾斜
2. 歪斜
3. 偏離
1. 筆直
2. 平躺
3. 筆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