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湓溢的意思、湓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湓溢的解釋

水洶湧泛濫。《漢書·溝洫志》:“是歲, 勃海 、 清河 、 信都 河 水湓溢,灌縣邑三十一。” 顔師古 注:“湓,踴也。” 漢 崔瑗 《河隄谒者箴》:“八野填淤,水高民居,湓溢滂汩,屢決金隄。”《新唐書·循吏傳·賈敦頤》:“徙 瀛州 刺史,州瀕 滹沱 、 滱 二水,歲湓溢,壞室廬,寖洳數百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湓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水勢洶湧泛濫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湓溢”指水流因漲勢過猛而溢出或泛濫,強調水勢的迅猛和破壞性,常見于古籍中描述洪水災害的場景。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 《漢書·溝洫志》記載:“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縣邑三十一。”描述河水泛濫淹沒多個縣邑的災情。
    • 漢代崔瑗《河隄谒者箴》中:“湓溢滂汩,屢決金隄”,形容洪水沖破堤壩的猛烈态勢。
  2. 構詞解析
    “湓”本義為水噴湧或漫溢(如《說文解字》注“湓,湧也”),與“溢”組合後,更強化了水勢失控的狀态。

三、近義詞與相關詞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如需描述類似現象,可用“洪水泛濫”“決堤”等更通俗的表達。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可參考《漢書》或漢代水利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湓溢:一個古老詞彙的探秘

湓溢(péng y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拆分為「水」和「溢」兩個部首。其中「水」表示水流,而「溢」表示溢出、漲滿的意思。這個詞彙源自古人對江河湖泊水流漲滿的描述。

按照筆畫計算,「湓溢」一詞共有12個筆畫。其中「湓」是一個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氵」,表示水,它的筆畫數為8畫;「溢」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氵」,表示水,它的筆畫數為12畫。

這個詞彙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頻率較高,尤其在描述水流湍急、漲溢的地方。在《吳都賦》中,就有如下一句話:“江南湓溢之地”。在古人筆下,湓溢一詞用來形容水流寬廣、洪濤洶湧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湓溢」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湓溢」。繁體字在書寫形式上更接近于古時候的漢字,保留了古人的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和現代有所不同。早期的漢字常采用象形和指事的方式進行表達。例如,在最早的甲骨文中,「水」的形狀更像是流動的水,而不像現代的橫豎相交的形狀。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演變,成為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樣子。

這裡給出一些使用「湓溢」一詞的例句:1. 江南湓溢,飛瀑流瀉。2. 暴雨過後,湓溢的洪水把整個村莊都淹沒了。

與「湓溢」相關的組詞有「湓浦」、「湓池」等,這些詞語都與水流、漲溢有關。近義詞可以是「洪濤」、「泛濫」,這些詞語在描述水流的強大、猛烈方面與「湓溢」有類似之處。反義詞可以是「幹涸」、「枯竭」,這些詞語與「湓溢」表示相反的狀态,即水流的減少或者停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