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不道得 ”。1.豈肯;難道。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四折:“則今日寫本申朝,不道的饒了你哩也。” 元 李行道 《灰闌記》楔子:“我去之後,你好生看覷看母親。若有些好歹,我不道的輕輕饒了你哩!”《金6*瓶6*梅詞話》第八六回:“你這小孩兒家,空口來説空話,倒還敢奚落老娘,老娘不道的吃傷了哩?”
(2).不至于,不見得。 元 無名氏 《千裡獨行》第一折:“嫂嫂,當初依 關羽 呵,今日不道的有失也。”《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你空手去説親,隻道你去取笑他;我教你把這件物事将去為定,他不道得不肯。”
(3).猶言豈不是。《水浒傳》第十六回:“便賣些與我們,打什麼不緊?看你不道得捨施了茶湯,便又救了我們熱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道的漢語 快速查詢。
“不道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豈肯;難道(反問語氣)
表示強烈的否定或反問,常見于元曲等古典文學。
不至于;不見得
表示對某種情況的否定推測。
豈不是
用于強調某種事實或結果。
“不道的”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不合乎道德準則或不道義的行為、品質或言語。這個詞的主要意思可以理解為“不正當的”或“不恰當的”。
“不道的”這個詞拆分後的部首是“一”和“彳”,它的筆畫數為12畫。
“不道的”一詞最早來源于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走調、偏宜,後來引申為品性不端、不正之意。繁體字中,“不道的”是用“不”和“道”的繁體字形式書寫的。
在古代,漢字對“不道的”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古人常常使用“不”和“道”兩個獨立的字來表示這個概念,而現在我們常用的“不道的”是後來書法發展的産物。
1. 他的行為舉止不合乎社會道德,可以說非常不道的。
2. 這家企業對員工的福利待遇極為吝啬,職工們對他的管理行為很不道。
3. 作為教師,言行舉止應該端正合規,不能做出任何不道的行為。
組詞:不道義、不道德、不道貌、不道義性、不道堯舜
近義詞:不合規、不當、不適宜、不恰當
反義詞:合道的、道德的、恰當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