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捧腹的意思、捧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捧腹的解釋

[uproarious;split (或burst)one's sides with laughter] 用手捧着肚子,形容大笑的情态

令人捧腹

詳細解釋

(1).用手捧着肚子。形容大笑時的情态。《史記·日者列傳》:“ 司馬季主 捧腹大笑。”

(2).用以稱笑,大笑。 唐 柳宗元 《送邠甯獨孤書記赴辟命序》:“則曳裾戎幕之下,專弄文墨,為壯夫捧腹,甚未可也。” 宋 蘇轼 《轼欲以石易畫晉卿難之複次韻》:“鷃疑鵬萬裡,蚿笑夔一足。二豪争攘袂,先生一捧腹。” 明 高啟 《題<朱達悟傳>後》:“餘舊聞 達悟 善詼語……雖貴富可畏人皆狎侮之,然人不以為忤,聞其説,莫不捧腹絶倒。”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五:“說起這一番宴客,倒可是一場錯中錯的滑稽插劇,回憶起來頗足令人捧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捧腹”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捧腹(拼音:pěng fù)指用手捧着肚子,形容大笑時的情态,常用于表達因極度有趣或滑稽之事引發的開懷大笑。例如:“令人捧腹”“捧腹大笑”。


二、詞語來源與用法

  1. 古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送邠甯獨孤書記赴辟命序》:“曳裾戎幕之下,專弄文墨,為壯夫捧腹。”意指文人舞文弄墨的行為讓壯士大笑。
    另《史記·日者列傳》中也有“司馬季主捧腹大笑”的記載。

  2. 現代用法
    多作謂語或定語,如“這段相聲令人捧腹”“他講了個捧腹的笑話”。形容場景或言行極為幽默,引發聽者大笑不止。


三、相關延伸


四、文化語境

“捧腹”不僅描述生理動作,更強調情緒上的暢快釋放。宋代蘇轼曾以“先生一捧腹”表達豁達心境,可見其文化内涵兼具幽默與超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捧腹的意思

《捧腹》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笑得非常開心、大聲的樣子。通常指笑得彎腰,甚至雙手捧住肚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捧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扌”(手部偏旁)和“月”(肉類偏旁),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捧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笑話文化。人們常常在聽到搞笑的笑話或見到滑稽的場景時,會笑得彎腰捧腹,這種姿勢被用來形容笑得非常開心的狀态,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詞彙。

繁體

在繁體字中,捧腹被寫作「捧腹」,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捧腹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聽到那個笑話,大家都捧腹大笑。

2. 看着他滑稽的表演,我們都不禁捧腹大笑。

組詞

1. 捧腹大笑:形容笑得非常開心,大聲笑。

2. 捧腹而笑:形容笑得非常開心,大聲笑。

近義詞

1. 笑掉肚皮:形容笑得非常開心,大聲笑。

2. 笑得前仰後合:形容笑得非常開心,身體前後颠簸。

反義詞

1. 悶悶不樂:形容情緒低落,不高興。

2. 面無表情:形容沒有笑容和情緒表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