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沖激聲。 唐 韓愈 孟郊 《征蜀聯句》:“ 漢 棧罷嚣闐, 獠 江息澎汃。”亦借指波濤。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或聞秋稼穡,太半沉澎汃。”
“澎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水勢或聲音的宏大,具體解釋如下:
本義
指波浪沖激的聲音,常見于描寫自然水景的文獻中。例如唐代韓愈、孟郊的詩句“獠江息澎汃”,以及陸龜蒙詩中“太半沉澎汃”均用此意。
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擴展其含義,可比喻氣勢宏大或聲音洪亮,如形容人的聲音嘹亮或團隊氣勢如虹。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代詩文或《說文解字》等古籍。
澎汃(péng pēng)是一個漢語詞彙,有着多重含義。它可以用作動詞,表示水流急速沖擊或濺起的聲音。同時,它也可以用作形容詞,表示聲音響亮而有力。
根據現代漢字規範的部首編碼,澎汃的部首是水(氵),筆畫數為15畫。
澎汃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來源記錄。在繁體字中,澎汃的字形為「澎湃」,在繁體字中的「湃」部分表示水流充沛。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澎汃的字形可能存在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缺乏相關古代文獻的記錄,我們無法确定古時候漢字寫法的具體細節。
1. 海浪澎汃着沖向岸邊。
2. 瀑布的聲音澎汃而醒目。
組詞:澎汃湃、澎湃汃湧、澎湃萬丈。
近義詞:奔騰、激流、湧動。
反義詞:平靜、寡淡、湖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