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蓬飄轉飛行。比喻人之行蹤無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張守節 正義:“蓬,沙磧上轉蓬也;累,轉行貌也。言君子得明主則駕車而事,不遭時則若蓬轉流移而行,可止則止也。” 宋 宋祁 《早濟江步》詩:“薄宦真蓬累,歸期問藁砧。” 清 黃景仁 《濟南病中雜詩》之一:“微軀等蓬累,隨處足勾留。”
“蓬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主流含義:行蹤無定
引申含義:生活困苦
使用建議:
《蓬累》是一個古代詞彙,一般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疲憊、疲勞、筋疲力盡的狀态。
《蓬累》的部首是“艹”(草字頭),拆分成“艹”、“彡”、“糸”。它的總筆畫數為15。
《蓬累》源自《詩經·小雅·鶴鳴之什·鶴鳴》:「戎車既艱,蓬矢既至。」《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小雅》部分大都是由樂府民歌改編而成。這句詩意味着人們生活艱難,蓬松箭羽即将飛至。由于蓬矢和累發音相近,所以後來人們便用蓬累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疲憊狀态。
《蓬累》的繁體字是「蓬纍」。
在古代,《蓬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篆書時期,它的字形是以草木的型态為基礎,部分引申為茂盛的意思。隨着書法演變,後來的楷書逐漸固定字形。
1. 長時間忙碌工作後,他筋疲力盡,心生蓬累之感。
2. 運動員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比賽後感到身心蓬累。
1. 蓬頭垢面:形容人穿着淩亂,臉上還有污垢。
2. 疲于奔命:形容人忙得精疲力竭。
3. 勞累:形容因過度勞動或長時間工作而感到疲憊。
1. 饑疲:形容因饑餓和疲勞而感到虛弱。
2. 困乏:形容因過度疲勞而感到昏昏欲睡。
活潑、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