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恤的意思、安恤的詳細解釋
安恤的解釋
見“ 安恤 ”。
亦作“ 安卹 ”。安撫體恤。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上則忠告陛下,量作處分;下則彌縫事體,安恤人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已擾者固宜安卹,未擾者尤宜隄防。”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恤的解釋 恤 ù 對别人表同情,憐憫:恤刑(施刑慎重,不嚴刑以逼供)。體恤。 救濟:恤金。撫恤。 憂慮:恤恤(憂慮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安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安恤”指安撫體恤,強調對他人處境的理解與關懷,常用于描述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寬慰行為。該詞可寫作“安卹”,屬于同義異形詞。
二、詞素解析
- 安:表安定、安撫,如“安民”“安邦定國”。
- 恤:含憐憫、救濟之意,如“體恤”“撫恤”。
二字組合後,體現通過安撫與關懷使他人獲得心理或實際幫助的複合含義。
三、曆史用例
-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提到“安恤人言”,指平息輿論并體察民情。
- 清代:魏源《聖武記》記載“安卹已擾者”,指對受戰亂影響的民衆進行安撫救濟。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語境,如曆史文獻、政策文書等,體現對弱勢群體或受創者的關懷,例如:“政府安恤災民,發放物資以穩定民心”。
五、近義詞
- 安撫:側重平息情緒,如“安撫傷員”。
- 體恤:強調感同身受,如“體恤下屬困難”。
提示:若需更多文獻例證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政論類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恤》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的意思是表示寬恕和原諒。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安(宀+女)恤(心+木+刂),總共有10個筆畫。《安恤》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安恤」,沒有發生變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安字和恤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意思和拼寫都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安恤》這個詞的例句:
1. 對于過失,我們應該給予他人寬容和安恤。
2. 他在面對失敗時,表現出了寬廣的心胸和安恤。
3. 作為一個領導者,她總是倡導寬容和安恤的态度。
《安恤》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安慰、無惡不作、寬容等。它的近義詞可以包括寬容、原諒、諒解等,而反義詞可以是報複、懲罰、仇恨等。
總結來說,《安恤》是一個表達寬恕和原諒的漢語詞彙。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安(宀+女)恤(心+木+刂),總共10個筆畫。繁體字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形狀略有不同,但意思和拼寫都一緻。例句包括對于過失給予寬容和安恤,以及在面對失敗時展現寬廣的心胸和安恤。與其他詞組合時,可以形成不同的詞語,近義詞包括寬容、原諒、諒解等,而反義詞則有報複、懲罰、仇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