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攀轅卧轍的意思、攀轅卧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攀轅卧轍的解釋

[pull shaft of a cart and drop to the rut] 拉住車轅,橫卧車道,予以挽留

詳細解釋

《後漢書·侯霸傳》:“ 更始 元年,遣使徵 霸 ,百姓老弱相攜號哭,遮使者車,或當道而卧。皆曰:‘願乞 侯君 復留朞年。’”又《第五倫傳》:“ 永平 五年,坐法徵,老小攀車叩馬,嗁呼相隨。”又《循吏傳·孟嘗》:“以病自上,被徵當還,吏民攀車請之。 嘗 既不得進,乃載鄉民船夜遁去。”後以“攀轅卧轍”為挽留或眷戀良吏的典故。 宋 趙彥端 《念奴嬌·建安餞交代沉公雅》詞:“結綵成門,攀轅卧轍,何計留連得!”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仕進》:“餞去任,當攀轅卧轍。”亦作“ 攀車卧轍 ”。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攀車卧轍之戀,争塗忘遠;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彌結。”亦省作“ 攀轅 ”、“ 攀輪 ”。 唐 岑參 《送王錄事歸華陰》詩:“攀轅人共惜,解印日無多。”《剪燈新話·天台訪隱錄》:“ 江萬裡 去國,都民送之郭外者以千計,攀轅不忍捨去。” 王闿運 《哀江南賦》:“陽沉掩幕,雨泣攀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攀轅卧轍”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拉住車轅,橫卧車道”,形容百姓對賢明官員或敬仰之人的深切挽留。該典故最早見于《後漢書·侯霸傳》,記載百姓在侯霸調任時“遮道叩馬,攀轅卧轍”,以此表達對其政績的認可與不舍。後世如唐代白居易《别州民》中“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别筵”亦化用此典,凸顯民衆對清廉官吏的擁戴之情。

從詞義結構分析,“攀”“卧”為動作描寫,體現挽留者的急切與懇切;“轅”“轍”代指車駕,象征離别場景。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既可描述曆史事件,也可引申為對德才兼備者的集體認可,例如《宋史·張詠傳》載其離蜀時“民遮馬首,至有斷鞅截镫者”,與“攀轅卧轍”異曲同工。現代漢語中常用于贊頌官員勤政愛民或表達群衆對傑出人物的惜别之情。

網絡擴展解釋

“攀轅卧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

指百姓拉住車轅、橫卧車道,阻止車輛前行,以此挽留離任的官員。該成語生動描繪了民衆對清廉或賢明官員的深切愛戴與不舍之情。


出處與演變

  1. 早期記載:
    • 源自《東觀漢記》中東漢第五倫任會稽太守離任時,“百姓攀轅卧轍,呼曰:‘舍我何之?’”。
    • 南朝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亦有“攀車卧轍之戀”的描述。
  2. 後世引用:
    • 宋代胡繼宗《書言故事》将其作為送别官員的典故,如“餞去任,當攀轅卧轍”。

用法與示例


結構與讀音


注意

部分資料誤将其解釋為“不畏艱險”(如),實為對成語的曲解,需以權威出處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安危與共熬鍋八簋本謀鼈咳避言比綴亳王殘殺長畫蟾硯辰牡愁困捶胸頓足媰孀詞業打單雕章琢句帝桑東兔西烏冬心動止豆科椟護方位角告類功不唐捐寒英華言奸狀醮辭焦勞交扇棘木之下機棚駿珍嗑牙崂山領薦麥魚子沒石納款腦門煗老叛戾匏巴青谿祈文容華耎輪三尺土尚享摅憤宿釁抟食脫色小鳥小幼銷帳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