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攀轅卧轍的意思、攀轅卧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攀轅卧轍的解釋

[pull shaft of a cart and drop to the rut] 拉住車轅,橫卧車道,予以挽留

詳細解釋

《後漢書·侯霸傳》:“ 更始 元年,遣使徵 霸 ,百姓老弱相攜號哭,遮使者車,或當道而卧。皆曰:‘願乞 侯君 復留朞年。’”又《第五倫傳》:“ 永平 五年,坐法徵,老小攀車叩馬,嗁呼相隨。”又《循吏傳·孟嘗》:“以病自上,被徵當還,吏民攀車請之。 嘗 既不得進,乃載鄉民船夜遁去。”後以“攀轅卧轍”為挽留或眷戀良吏的典故。 宋 趙彥端 《念奴嬌·建安餞交代沉公雅》詞:“結綵成門,攀轅卧轍,何計留連得!”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仕進》:“餞去任,當攀轅卧轍。”亦作“ 攀車卧轍 ”。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攀車卧轍之戀,争塗忘遠;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彌結。”亦省作“ 攀轅 ”、“ 攀輪 ”。 唐 岑參 《送王錄事歸華陰》詩:“攀轅人共惜,解印日無多。”《剪燈新話·天台訪隱錄》:“ 江萬裡 去國,都民送之郭外者以千計,攀轅不忍捨去。” 王闿運 《哀江南賦》:“陽沉掩幕,雨泣攀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攀轅卧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

指百姓拉住車轅、橫卧車道,阻止車輛前行,以此挽留離任的官員。該成語生動描繪了民衆對清廉或賢明官員的深切愛戴與不舍之情。


出處與演變

  1. 早期記載:
    • 源自《東觀漢記》中東漢第五倫任會稽太守離任時,“百姓攀轅卧轍,呼曰:‘舍我何之?’”。
    • 南朝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亦有“攀車卧轍之戀”的描述。
  2. 後世引用:
    • 宋代胡繼宗《書言故事》将其作為送别官員的典故,如“餞去任,當攀轅卧轍”。

用法與示例


結構與讀音


注意

部分資料誤将其解釋為“不畏艱險”(如),實為對成語的曲解,需以權威出處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攀轅卧轍的意思

《攀轅卧轍》是一句成語,意為盡力攀登車輪轅輻的車轍。形容在困難環境中不畏艱險,奮力向前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攀轅卧轍》的部首是辛(辛字頭)和卮(臍部),總共有18畫。

來源

《攀轅卧轍》出自南朝梁蕭統的《馮衮上書》。文章寫道:“古之攀轅卧轍,非一蹶不興。”意為古代奮力攀登車輪轅輻,除非一次失敗就無法再繼續前進。

繁體

《攀轅卧轍》的繁體字是「攀艮臥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轅」字的寫法為「軜」,「轭」字的寫法為「軛」,「轍」字的寫法為「轍」。

例句

他在困境中攀轅卧轍,最終取得了成功。

組詞

攀登、車輪、困境、勇往直前

近義詞

攀登、逆襲、奮發

反義詞

畏難、放棄、無所作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