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曲貌。《文選·張衡<東京賦>》:“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薛綜 注:“蟠蜿、半漢,皆形容也。” 唐 苗介立 《東陽夜怪》詩:“為慚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錦衾。” 清 曹寅 《黃河看月示子猷》詩:“豈鮮重淵龍,睥睨方蟠蜿。”
“蟠蜿”是一個漢語形容詞,讀音為pán wān,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曲折、回旋的形态或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指物體或路徑呈現盤繞、彎曲的樣貌,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觀(如河流、山脈)或抽象事物(如思路、布局)的蜿蜒曲折。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該詞帶有古典文學色彩,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描述複雜形态時仍具表現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文選·東京賦》或相關詩詞注解。
《蟠蜿》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形容曲折、盤旋的樣子。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形狀、走勢或者表達一個人的心思纏綿。
《蟠蜿》這個詞的部首拆分是由蟲和形兩個部首組成。蟲為底部部首,形為上部部首。
根據筆畫數來看,《蟠蜿》這個詞一共有18個筆畫。
《蟠蜿》這個詞來源于《莊子·齊物論》:“蟠蜿乎窈冥之間,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形容人心思纏綿飄忽的樣子。
《蟠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盤蜿」。
古時候《蟠蜿》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中的常見寫法是「曼綰」。
1. 周圍的山脈蟠蜿盤旋,形成了壯麗的景象。
2. 她的思緒蟠蜿不定,無法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
1. 蟠居:指在某個地方居住或長期停留。
2. 迂腐蟠蝸:形容人思想迂腐、墨守成規。
曲折、盤旋、迂回、蜿蜒、彎曲。
直線、筆直、直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