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曲名。《孔子家語·困誓》:“ 孔子 自 衛 将入 晉 ,至 河 ,聞 趙簡子 殺 竇犫 鳴犢 及 舜華 ……遂還,息於 鄒 ,作《槃操》以哀之。” 王肅 注:“槃操,琴曲名也。”一本作“ 槃琴 ”。
“盤操”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琴曲名,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根據《孔子家語·困誓》記載,“盤操”(或寫作“槃操”)是孔子創作的一首琴曲,用以表達對賢臣窦犫、鳴犢、舜華被趙簡子殺害的哀悼之情。該詞由“盤”(通“槃”,指回旋、曲折)和“操”(琴曲體裁之一)組成,形容曲調幽深悲怆。
背景典故
孔子周遊列國時,原計劃前往晉國,但聽聞趙簡子殺害賢臣後,憤而折返鄒地,途中作《槃操》以抒懷。這一事件反映了孔子對仁政的追求和對暴行的批判。
異寫與關聯詞
如需了解具體琴曲内容或孔子生平關聯事件,可查閱《孔子家語》等古籍。
盤操(pán cāo)是一個漢字詞,由「盤」和「操」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盤」是一個八畫的簡體字,它的部首是「皿」,拆分後的筆畫順序是橫、豎、豎、橫、橫、橫、豎、橫;「操」是一個十五畫的簡體字,它的部首是「手」,拆分後的筆畫順序是撇、橫、點、點、橫、豎、撇、橫、橫、橫、豎、橫、橫、橫、豎。
《盤操》這個詞源自古代宮廷音樂的一種樂曲,它是由「盤」和「操」兩個詞組合而成。其中,「盤」意為圓形的托盤,「操」意為演奏音樂,兩個詞一起表示在盤上演奏音樂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盤操」逐漸引申為一種以手指在盤上敲擊、擊打或彈奏的音樂形式。
在繁體字中,「盤」和「操」的寫法稍有不同。「盤」是「皿」的繁體形式,「操」則是「手」與「喿」的組合,而喿同時也是「號」的異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盤」和「操」有着不同的形态。例如,《說文解字》中的古字形「盤」是一個八畫的字,上部為「去」,下部為「胃」;而「操」的古字形則是一個登高鞴的形狀,它的構字部分為「手」與「辛」。
以下是一個例句:「音樂家用雙手在演奏台上熟練地盤操着銅盤,發出動聽的樂曲。」
組詞:盤旋、操勞、操控、盤算、操持。
近義詞:擊鼓、敲奏、彈奏。
反義詞:演唱、吹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