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泛抄錄。《新唐書·柳仲郢傳》:“﹝ 柳仲郢 ﹞旁録仙佛書甚衆,皆楷小精真,無行字。”
“旁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áng lù(注音:ㄆㄤˊ ㄌㄨˋ),其核心含義為“廣泛抄錄”。以下為詳細解釋及例證:
字詞構成:
整體含義:
《新唐書·柳仲郢傳》記載:“(柳仲郢)旁録仙佛書甚衆,皆楷小精真,無行字。”
此句描述柳仲郢廣泛抄錄佛道典籍,且字迹工整,體現了“旁録”的實際應用場景。
《旁録》是一個漢字詞彙,主要由“旁”和“録”兩個字組成。
“旁”是一個自成一字的部首,表示字的“旁邊”部分,拼音為“páng”,它的字形像兩個人并肩而行。它的總筆畫數為5劃。
“録”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金”部,右邊是“錄”部,拼音為“lù”,它的字形由“金”和“錄”兩個字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6劃。
《旁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字形成時期。在古代,文字的記載主要以刻在“金石”上,所以“金”的部首就表示了這種刻寫的方式。而“錄”則意味着記載、記錄的意思。因此,《旁録》表示了刻在金石上的記錄和記載。
《旁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旁錄”,主要區别在于“録”的右邊有一個額外的“刁”偏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旁録的字形可能略有差異。具體而言,旁的字形可能更為簡化,而録的字形更接近于方塊形狀。
1. 他在這塊石頭上用刀旁録下了他的名字。
2. 這本書是關于古代文字録的研究。
旁證、録取、重新録制、録音。
記錄、記載、紀錄、刻寫。
抄襲、删除、遺失、燒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