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late]∶用木闆或其他材料做的用以說明的标志,上面多有文字
(2) [brand]∶公司企業為自己的産品起的專用的名稱
老牌子
(3) [tune]∶詞曲的調子
(1).招牌;門牌。 清 蔣士铨 《一片石·訪墓》:“當得引導,待我收了牌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不要叫那馬夫知道了我的門口纔好!不然,叫他看見了 吳公館 的牌子,還當是官場裡暗地訪查他們的蹤跡。”
(2).牌位,神主。 宋 範仲淹 《與中舍書》:“夜作水陸齋一會,别書牌子供養。”《朱子語類》卷九十:“ 伊川 制士庶不用‘主’,隻用‘牌子’。看來‘牌子’當如‘主’制,隻不消做二片相合,及竅其旁以通中。”
(3).領物憑證。《紅樓夢》第十四回:“怎麼咱們家沒人來領牌子支東西?”
(4).告示牌。 孫犁 《白洋澱紀事·村歌下篇》:“一個農民在地頭上插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貧農組沒收谷地四十畝。”
(5).工牌。舊時工人上班的憑證。 苗培時 《礦山烈火·導火線》:“隻要誤了幾分鐘,就要被算做遲到,扣了你的牌子,不準再上班了。”
(6).企業為商品所起的專用名號。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二部二:“先給自己買輛小轎車。啥牌子?‘倍克’不錯,又大又穩又氣派。” 秦牧 《重訪香港雜記》:“ 香港 有一種人……看人穿什麼牌子的衣服,就可以迅速判斷那人的身份、地位,口袋裡的飽脹、幹癟程度如何。”
(7).指名氣。 茅盾 《送考》:“從前是教會學校牌子響,現在是官立學校占便宜。”
(8).盾牌。《宋史·兵志四》:“若遇賊於山林險隘之處,先以牌子扞賊,次以勁弓強弩與神臂弓射賊先鋒,則矢不虛發,而皆穿心達臆矣。”
(9).指持盾牌的士兵。《宋史·兵志四》:“ 元豐 間 劉昌祚 等趨 靈州 ,賊衆守隘,官軍不能進,於是用牌子為先鋒。”
(10).指簡版。一種特制的書帖。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元豐 中, 王荊公 居 半山 ,好觀佛書,毎以故金漆版書藏經名,遣人就 蔣山寺 取之。人士因有用金漆版代書帖與朋儕往來者。已而苦其露洩,遂有作兩版相合,以片紙封其際者。久之,其製漸精,或又以縑囊盛而封之。南人謂之簡版,北人謂之牌子。後又通謂之簡版或簡牌。”
(11).對牌軍的稱呼。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四折:“牌子,着些力氣打,打死了又不要償命哩。” 元 柯丹邱 《荊钗記·見母》:“牌子,這裡可是 王狀元 行館麼?”《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牛浦 ﹞纔到浮橋口,看見庵門外拴着五六匹馬,馬上都有行李,馬牌子跟着。”參見“ 牌軍 ”。
(12).詞曲的調名。《老殘遊記》第二回:“後來彈了一枝大調,也不知道叫什麼牌子。” 龍榆生 《詞曲概論》第七章:“《劉知遠諸宮調》這說唱本所用的曲調,大部分是 宋 詞人慣用的牌子,不過句讀和韻腳有不少出入。”
“牌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标志性物品
指用木闆、金屬等材料制作的标識物,如門牌、路牌、告示牌等,用于說明或指示用途。例如:“公司門口的牌子标明了營業時間。”
企業或商品名稱
指企業為産品起的專用名號,即“品牌”。例如:“老字號品牌注重維護自己的‘牌子’信譽”。
憑證類用途
文化領域
社會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詞典》或《搜狗百科》等來源。
牌子是一個常見的漢字,有着多個含義。它既可以指代商标、标志,也可以指代标牌、标志牌等。
牌子的拆分部首是牜(牛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0。
牌子最早起源于古代商業活動中的标識物,用來表示商品的産地、品質等信息。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商标的重要性,并開始廣泛運用牌子這個詞來表示商标、标識。
牌子的繁體寫法為「牌子」,與簡體寫法相同。
在古代,牌子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常見的古代寫法有「牊子」和「拍子」,表示标志、标識的意思。
1. 這個商店的牌子很漂亮,吸引了很多顧客。
2. 他剛剛注冊了一個新的品牌,準備在産品上加上自己的牌子。
标牌、标志、商标、徽标、招牌、牌樓
商标、标志、标牌、标識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