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拍案的意思、拍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拍案的解釋

[strike the table] 拍擊桌面,表示非常驚異,贊歎或憤慨等

拍案叫絕

詳細解釋

以手擊桌。表示驚異、發怒、感慨或振奮。《西遊補》第四回:“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說唐》第四二回:“ 李密 見 秦王 ,拍案大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興言及此,未嘗不拍案三歎也。” 葉聖陶 《城中·演講》:“‘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講稿……完全展陳在面前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拍案”是一個動詞短語,指用手拍擊桌面,用來表達強烈的情緒。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義
    指用手拍擊桌子,通常用于表現突然的激動情緒,如憤怒、驚歎、贊賞或感慨等。

    • 發音:pāi àn(注音:ㄆㄞ ㄢˋ)。
    • 英文對應:strike the table(表憤怒、驚訝或贊歎時)。
  2. 情緒類型
    根據語境不同,可表達以下情感:

    • 憤怒:如“布怒氣沖天,拍案大叫”(《三國演義》第九回)。
    • 贊歎:如“拍案叫絕”(對某事物極度贊賞)。
    • 驚異或感慨:如“不覺拍案大叫道:‘好佳作!’”(《初刻拍案驚奇》卷九)。

二、常見用法與搭配

  1. 成語與短語

    • 拍案叫絕:形容極度贊賞(例:“他這個奇妙的想法真叫人拍案叫絕!”)。
    • 拍案而起:因憤怒或激動而猛然站起(例:“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
  2. 文學與口語

    • 多見于古典小說和書面語,如《三國演義》《西遊補》等。
    • 現代用法較少,多用于強調強烈情緒的表達。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三國演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拍案的意思

拍案通常用作形容詞,意為十分驚奇、憤怒或尊重,使人不禁拍案而起。它用來描述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而情緒激動到連擊案桌的動作。這個詞通常用于修飾某種令人印象深刻、激動人心的事情或事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拍案的拆分部首是扌(手),拼音是shǒu;拆分筆畫是7畫。

來源和繁體

拍案一詞源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善女傳》。在小說中,有位禦史因為對官場的腐敗憤怒不已,一怒之下将案桌猛地拍了一下。後來,這種猛烈的動作被用來形容人的情緒激動到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步。

拍案在繁體字中寫作「拍案」,發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拍案的漢字寫作「拍案驚奇」,表示對某事感到非常驚奇。

例句

1. 看到他的抛物線定理證明,我不禁拍案叫絕。

2. 這部電影的劇情令人拍案叫絕,一定要去看。

3. 律師的辯護詞簡直讓人拍案稱奇。

組詞

拍案狂笑、拍案叫絕、拍案而起

近義詞

倒吸一口涼氣

反義詞

毫不在乎、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