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抹胸。俗名兜肚。《釋名·釋衣服》:“帕腹,橫帕其腹也。” 黃侃 《論學雜著·蕲春語》:“帕腹,橫陌腹而上有襠親膚者,俗謂之兜肚。”
“帕腹”是古代服飾中的一種貼身衣物,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帕腹”指古代女性穿着的内衣,主要功能是橫向包裹胸腹部,類似現代肚兜。其名稱來源于“橫帕其腹”的形态特征。
詞源考證 最早見于東漢劉熙《釋名·釋衣服》:“帕腹,橫帕其腹也。”現代學者黃侃在《蕲春語》中進一步說明:“橫陌腹而上有襠親膚者,俗謂之兜肚”。
功能與形制
别稱關聯 在不同文獻中也被稱為“抹胸”“兜肚”,屬于古代内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實用性與禮教遮蔽功能。
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服飾文化的實物佐證,反映了傳統社會對女性身體形态的規範要求,其形制演變可追溯服飾史發展脈絡。
該詞現已罕用于現代漢語,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研究或傳統服飾考據場景中。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引用,可查閱《釋名》相關章節。
帕腹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事物非常令人憎惡、讓人厭惡、讓人生厭或使人厭倦的狀态。這個詞通常用于表示對某人的行為或某事的觀感。
帕腹的字形由“巾”和“肉”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巾”是指頭巾或面巾,表示“頭巾”;“肉”表示人的肚子,即“腹部”。
帕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莊子·外篇·逍遙遊》中的一段話:“去諸腹心,翼于帕腹,雖餓不能食。”這段話意味着當一個人的欲望或貪婪達到極點時,即使面臨饑餓也無法滿足。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意思将“帕腹”作為一個貶義詞使用。
帕腹的繁體字為「帕腹」,與簡體字形相同。
在古代,帕腹的漢字寫法可能不同于現在的形式。然而,由于帕腹屬于近現代的新詞彙,沒有出現古代的寫法。
1. 這個人的傲慢和自大的行為令人帕腹。
2. 這樣的無理要求讓人感到帕腹,無法忍受。
1. 帕腹之言:指令人讨厭的言辭或言論。
2. 帕腹之舉:指令人作嘔或憎惡的行為或舉動。
1. 讨厭:指令人反感、厭惡或讨厭的事物。
2. 令人生厭:意思相似,表示令人感到不快或讨厭。
1. 可愛:與帕腹形成對比,指令人喜愛、可親或讨人喜歡的事物。
2. 迷人:與帕腹相反,指令人着迷、喜歡或感到吸引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