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號的意思、怒號的詳細解釋
怒號的解釋
[howl;roar] 大聲號叫
冬天,北風怒號
詳細解釋
亦作“ 怒呺 ”。憤怒呼號;大聲叫號。《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 唐 杜甫 《朱鳳行》:“願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梟相怒號。” 宋 範仲淹 《嶽陽樓記》:“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清 吳敏樹 《遊大雲山記》:“水走絶澗下,聲怒號。” 田間 《阿拉伯禮贊》:“ 地中海 在怒號。”
詞語分解
- 怒的解釋 怒 ù 生氣,氣憤:怒色。怒視。怒叱。怒罵。惱怒。息怒。 氣勢盛:怒濤。怒火。心花怒放。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雲南省:怒族。 譴責:“若不可教而後怒之”。 喜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號的解釋 號 (號) à 名稱:國號。年號。字號。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稱:别號(如“李白,字太白,號號青蓮居士”)。 标志:記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號。號碼。 揚言,宣稱:號稱(a.名義上是;b.
網絡擴展解釋
“怒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 拼音:nù háo()。
- 釋義:指大聲號叫,多用于形容風聲或人的憤怒呼號。其中“怒”表示氣勢盛大、猛烈,而非單純指人的情緒(如、所述),例如“狂風怒號”中的“怒”強調風勢的狂暴。
二、用法與語境
-
自然現象描寫
主要用于形容風聲的猛烈,如:
-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 範仲淹《嶽陽樓記》:“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這類用法在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賦予自然現象以情感色彩。
-
人或動物的呼號
少數情況下可指憤怒、激烈的呼喊,如《莊子·齊物論》中的“萬竅怒呺”(“呺”通“號”),但此用法較古典,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三、詞性及結構
- 詞性:動詞(如、所述)。
- 語法結構:偏正結構,“怒”修飾“號”,強調呼號的猛烈程度。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咆哮、呼嘯、怒吼(多用于人或動物)。
- 辨析:與“怒吼”不同,“怒號”更側重聲音的持續性和外在環境描寫,如“北風怒號”;而“怒吼”多指帶有情緒的發聲主體(如人或野獸)。
五、權威出處參考
- 可通過漢典、《杜詩詳注》、《古文觀止》等文獻進一步查閱經典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怒號》的意思
《怒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憤怒地大聲喊叫、咆哮。
《怒號》的部首和筆畫
《怒號》的部首是心部,表示與情感和心理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怒號》的來源
《怒號》的來源比較直觀,由“怒”和“號”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怒”的字義是憤怒、生氣;“號”的字義是大聲叫喊、吼叫。結合起來,就形象地描述了憤怒地大聲喊叫、咆哮的行為。
《怒號》的繁體
《怒號》的繁體字為「怒號」。
古時候《怒號》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雖然字形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怒號」兩個部分組成,用來表示同樣的意思。
《怒號》的例句
1. 他滿臉怒色,怒號着質問對方的不公平行為。
2. 演員在舞台上怒號,表達出他的憤怒和不滿。
《怒號》相關詞彙
組詞:怒氣、怒視、怒吼、怒氣沖沖
近義詞:憤怒、暴怒、咆哮、大喊大叫
反義詞:平靜、冷靜、安靜、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