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弄濤的意思、弄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弄濤的解釋

猶弄潮。 宋 梅堯臣 《泮歙州怪予遂行與黃君同路》詩:“高樓登望酸目睛,欲觀弄濤仍膾鲸。” 宋 王應麟 《通鑒地理通釋·浙江》:“江濤,每日晝夜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三日、十八日極大。小則水漸漲,不過數尺;大則濤湧高至數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數百裡士女共觀舟人漁子泝濤觸浪,謂之弄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弄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弄濤”意為“弄潮”,指在水波中戲耍或駕船,特指古代觀潮時舟人、漁夫逆浪而行的活動。例如宋代王應麟記載,每年八月十八日,數百人觀潮時“舟人漁子泝濤觸浪,謂之弄濤”(《通鑒地理通釋》)。


二、字義分解

  1. 弄:
    • 本義為“手拿、擺弄”,引申為“做、戲耍”。
    • 在“弄濤”中體現為“駕馭、挑戰”的動作。
  2. 濤:
    • 指“大波浪”,如“波濤”“驚濤駭浪”。

三、曆史與文學記載

  1. 觀潮活動:
    古代浙江一帶盛行八月十八觀潮,弄濤是其中特色活動,舟人逆浪而行以展現技藝。
  2. 詩詞引用:
    • 唐代白居易《重題别東樓》:“秋風霞飐弄濤旗”。
    • 宋代梅堯臣詩句:“欲觀弄濤仍膾鲸”。

四、總結

“弄濤”既指具體的弄潮行為,也承載了古代觀潮文化的意象,常見于描繪自然景觀與人文活動的詩文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通鑒地理通釋》或相關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弄濤的意思

《弄濤》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掀起波浪或激起波瀾。通常用來形容水面上的波浪翻騰、湍急澎湃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弄濤》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弓”和“水”,其中“弓”是左邊的部首,表示彎曲;“水”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弄濤》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弓”的筆畫數為3,而“水”的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弄濤》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是根據水面翻騰的情景進行形象化的描述。在繁體中文中,它的寫法為「弄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弄濤》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飓風過境,海面被弄濤掀起了幾丈高的浪花。

2. 飛機降落時,強大的氣流使着陸時的江河水面弄濤洶湧。

組詞

1. 濤聲(形容波濤的聲音)

2. 弄浪(掀起浪花)

3. 洶湧(形容急速奔湧)

近義詞

1. 激蕩(形容水面波濤洶湧)

2. 翻騰(形容水面波浪翻滾)

反義詞

1. 靜谧(形容水面平靜無波)

2. 平緩(形容水面波浪緩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