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證的意思、逆證的詳細解釋
逆證的解釋
反常的、有危險性的病症。《醫宗金鑒·外科新法要訣·疔瘡》:“若身面漫腫,神昏悶亂,乾嘔心煩作渴,遍身起疱抽搐者,俱為逆證。”
詞語分解
- 逆的解釋 逆 ì 方向相反,與“順”相對:逆流。逆行。逆風。逆轉(僴 )(局勢惡化)。莫逆之交。 抵觸,不順從:忤逆。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産。 迎接:逆旅(旅店)。 預先:逆料(預料)。
- 證的解釋 證 (證) è 用人物、事實來表明或斷定:證明。保證。證實。作證。對證。論證。人證。物證。 憑據,幫助斷定事理的東西:證據。憑證。證書。出入證。證章。有詩為證。證券。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
專業解析
一、醫學範疇(中醫理論)
逆證指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反常危重證候,表現為症狀與疾病本質不符,多因邪盛正衰或誤治導緻病情惡化。特征包括:
- 表裡虛實錯亂:如本應發熱卻四肢厥冷(真熱假寒),或本屬虛證卻見亢奮症狀(至虛有盛候)。
- 病情兇險:常見于熱病後期,如高熱突然體溫驟降、神志昏迷等,提示正氣潰敗。
- 預後不良:與“順證”(病情按預期發展)相對,如《黃帝内經》所述“逆者死,順者生”。
二、邏輯學範疇
逆證指通過證明相反命題的虛假性,間接論證原命題成立的推理方法,即“反證法”。例如:
- 若需證明“A真”,先假設“非A真”,通過推導出矛盾結論(如違背公理),反推“A必然為真”。
權威參考文獻:
-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ISBN 9787117082283)"逆證"條目。
- 《黃帝内經·素問·玉機真藏論》論疾病順逆。
- 《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31471)"逆證法"釋義。
核心區别:醫學強調病情發展的反常性與危重性,邏輯學側重逆向證明的推理方法,二者需根據語境甄别。
網絡擴展解釋
“逆證”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常見解釋方向:
1.醫學領域(中醫/臨床)
指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與正常病程相悖的反常證候,多表示病情惡化或複雜化。例如:
- 外感病中本應發汗卻無汗,或高熱後突然體溫驟降。
- 中醫辨證中,若症狀與常規病機相反(如寒證見熱象),可能稱為“逆證”。
2.邏輯學/數學領域
指逆命題(Converse),即原命題的條件與結論互換後的形式。例如:
- 原命題:“若下雨,則地濕”;
- 逆命題:“若地濕,則下雨”(可能不成立)。
3.法律領域(較少用)
可指逆向舉證責任,即由被告方承擔證明自身無責的責任(需結合具體法規)。
提示:若您有具體使用場景(如某學科或文獻中的“逆證”),補充信息後可獲得更精準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百疾半就業背恩忘義筆彩畢給不射宿蠶食鲸吞産穑瞋波赪怒塵纓垂欲打火刀當垆髧鬖燈台不照自電至镝銜發科打诨凡最鳳觜奮効閣僚呱嗒闆光焰鼾呼旱菑黃齑白飯荒獐花王互卦角手居隣客坊藍蔚良騎靈風廪糧龍禦明快鳴野食蘋民有菜色跷躍齊虜青簾輕輕,輕輕地情深一往起手岖崯商市神虛樹蛙泰甚焘覆瓦殶文經武略五行家詳慎系勘信貸